兩軍還沒有接陣,自己身邊的人就一個個慘叫著倒在地上,長槍的威力更甚於短銃,那些被一槍斃命的人還是幸運的,重傷不死計程車兵們,在臨死之前,還要遭受無法壓抑的痛苦。
這些人的慘叫對士氣的影響是巨大的,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氣。他們無法面對這樣的戰鬥,自己打不到對方,可是對方卻能打到他們。
這種戰鬥太不公平了!
當然,大明計程車兵並不是沒有傷亡。這種巷戰,敵方的短弓,同樣也能給大明計程車兵造成傷亡。只是相對火銃來說,短弓的威力太小,造成的傷害有限。
每一個倒下的大明士兵,迅速被後備軍轉移到了後方,他們的槍和彈藥被後備軍重新裝備起來,不讓任何一支槍,遺留在戰場上。
對如今的大明來說,一支槍的成本雖然從十幾兩銀子降到了八兩左右,實際價值並不算高。
但是因為朱瞻基嚴令這種燧發槍流落出去,任何一直隊伍,每一支槍都要做到按號登記,少一支都要追究主官的責任,所以哪怕是壞槍,也不敢遺落一支。
當大明的先鋒軍將倭人趕出了港口區,攻勢暫時停止了下來。
又一艘船緩緩停靠在了碼頭邊,一個個圓形的木桶被船上的吊床吊到了碼頭上。數百名身穿紅色對襖軍裝的大明士兵熟練將一個個手柄裝在了木桶上,試著壓了幾下木柄,就從木桶下方的一個出口,噴出了黑油。
然後他們將木桶背在了身後,快步地分散著跑向前方,跟在火槍手們的背後,開始向兩邊的房子上開始噴油。
這支隊伍是大明位於蘇門答臘島的承宣布政使司專門訓練出來的,他們的武器不是刀槍,而是出產自蘇門答臘的火油。
因為人數還少,只有一個五百人的編制,但是朱瞻基卻為他們親自命名為火龍軍。
這個時候,大明的軍隊已經分成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盾牌軍,第二層是火槍手,而跟在後面的就是火龍軍。
他們跟在隊伍的後面分散開來,在每一片房子的上風口,都開始用力地壓著手柄,噴出黑油。
而大明的攻擊陣營在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了退軍,重新退入了港口區,隨著他們的退軍,一個個火苗被點燃,整個德島市迅速地開始燃燒了起來。
對於朱瞻基來說,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日內瓦協定,沒有什麼人道主義精神,戰爭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他對東瀛人才沒有什麼憐憫之心,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儲存大明士兵的生命,他根本不在乎將那些無辜的百姓也牽連在內。
東瀛因為多地震,這裡的磚石結構的房子極少,大部分房子都是木板房。
大火藉著風勢開始了熊熊的燃燒,無數躲在房子裡的人都被燒了出來。他們已經被大明的軍隊嚇破了膽子,拼命向著另一方開始飛奔。
雖然覺得有傷天和,但是這個時候,站在朱瞻基身邊的大臣們沒有一個質疑朱瞻基的決定。
對於任何一個大明人來說,哪怕他們心懷憐憫,但是也更珍惜大明士兵的生命。
讓東瀛人哭,總好過讓大明人哭。
同樣,這也是威懾,威懾所有的東瀛人,只要敢於抵抗,就將會面臨大明軍隊最殘酷的懲罰。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為了震懾東瀛人,還有更多的火油將會被用在大阪,在朱瞻基的計劃裡,這個城市將會在地圖上消失,讓所有的東瀛人都值得,跟大明作對,只有死路一條。
看到整個德島市都陷入了大火之中,甚至風裹著火勢,連港口區也被點燃了。
在港口區的大明士兵們都不得不退入到海里的船上,暫時躲避火勢。
看到這一幕,朱瞻基終於下令說道:“出發,前往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