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元璋將道教列為國教,崇道抑佛,道教這個本土教派這幾十年間的發展非常迅速。
為了修建武當道宮,朱棣豪擲幾百萬兩銀子,這筆開銷在原本的歷史中,跟新建北平,修建明長城,共同列為明初三大政府開銷,比鄭和下西洋耗費還要大。
而在道教發展的這個過程中,武當的受益是最大的。
所以現在的武當,與皇室的關係也是最為密切的。
耗費如此巨大,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君王愛好,這涉及到了明初朝廷對百姓信仰的引導作用。
有元一朝,佛教的擴張已經影響到了民間的各個角落,元朝對佛教的支援,更主要是透過佛教對民間百姓進行精神洗禮,減少民間的反抗精神。
而和尚們透過近百年的蓬勃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財富,在朱元璋起兵反元時期,整個社會有大量的財富都被和尚們攫取。
每州每府,甚至是每縣每鎮,都有建築奢華的寺廟,除了大量的財富,和尚們還佔據了大量的土地。
和尚們手裡的財富比元朝貴族手裡的財富還要多,所以,在大明一窮二白的階段,寺廟成為了朱元璋經濟收入的一個巨大來源。
但是,受過佛教薰陶的朱元璋也很清楚佛教對民間的影響力,想要打擊佛教,卻不能直接毀掉百姓的精神信仰,這會導致民間大亂。
所以扶持道教取代佛教,並不真正是朱元璋,朱棣就喜歡道教。而是他們從佛教手裡獲取財富,引導信仰的一種手段。
也是因為了解到這一點,朱瞻基才沒有因為耗費巨資修建武當道宮持反對意見。
而且實際上,修建武當道宮沒有耗費國家收入的一點一滴,這些資金,全部來源於對佛教的清算。
不算別的,這些年光是從和尚手裡檢抄的土地,就是一個巨大的數目,目前各地政府僧錄司的手裡,就還有大量的土地。
這些土地也是朱棣獎賞功臣,還有調節地方民間財富差距,化解民間土地兼併矛盾的重要槓桿。
當然,這個時候,在如今人少地多,土地矛盾還沒有激化的時候,這些土地的作用並不明顯。
目前這些土地的主要作用,是養活了無數失地的百姓。
他們只要肯幹,地方官府給他們土地,給他們工具,給他們種子,來年,他們要交一半的地稅,加上利息,人頭稅等等,總收入的七成要給地方官府。
雖然日子過的苦,但是最少生活是有希望的。
雖然這個環節中有灰色地帶,但是畢竟養活了不少人。
朱瞻基不敢輕易涉及這些民政,就連太子朱高熾也不能越了這條線。
但是朱瞻基還是在跟朱棣閒聊的時候,建言朱棣不要大手大腳地將這些土地都賞賜了出去,留下這些官辦土地,並且嚴禁買賣。
朱棣可能看不到這些土地以後的作用,但是朱瞻基卻很清楚。
明朝的滅亡不是那個原因的問題,而是從民生到官僚,到體制的,甚至包括災難的一系列問題的爆發。
這個裡面,不管怎麼看,土地兼併也是一項主要原因。
由武當聯想到道教,由道教聯想到土地,朱瞻基任由思維放飛,享受著難得的安寧。
“殿下,該進膳了。”
朱瞻基抬頭看了一眼小心翼翼的李亮,點了點頭問道:“奈良那邊的訊息傳過來了嗎?”
“尚未,不過據說京都那邊安遠侯抓了一批倭皇成員,報信的人正在與鄭太監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