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招收他們這些人,主要的目的當然是在應天府建設一座更貼近應用的新式大學。
傳統的儒家教學重理論,重思想,輕應用。
想要指望他們迎合自己,需要耗費無數的精力。
還不如找一幫跟他們關係不深的歐洲學者,重新建立一攤。
當然,朱瞻基不會完全拋棄儒家。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倫常思想,禮、樂、仁、義、忠、恕思想,是維持大明大一統勢力的重要思想武器。
陳誠如今是工部正五品郎中,這個職位在大明如今的官場序列中算不上高。
但是,他又是朱瞻基名副其實的大管家,這就讓他有了一種超然的地位。
就像楊士奇,他也不過是五品的左春坊大學士,但是因為身為朱高熾的詹士府大管家,哪怕是六部堂官,見了他也不敢隨便拿大。
而且陳誠在前幾年出使帖木兒國回來之後,在朱瞻基的支援下,就出版了《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兩本介紹西域,印度各國情況的書籍。
這讓他在如今的大明朝廷,也成為了一個聲名遠揚的文人。
朱瞻基的羽林衛學原本是陳禮掌管,在陳禮升任羽林衛指揮使以後,一直是張鳳山在主持大局。
張鳳山軍伍出身,一身本領倒是不錯,但是擔任羽林衛學的山長還不夠資格,所以現在山長一直是朱瞻基兼任。
但是除了各種訓練,羽林衛學的事務基本都是陳誠在掌管。要不然,憑藉張鳳山原本的的把總職位,根本不能抗衡京城的各大勳貴帶來的壓力。
作為羽林衛學實際上的掌控者,陳誠的名氣遠遠要比他的工部郎中的名氣大。
眾人沒有想到,朱瞻基這次過來,竟然把朱祁鎮和孫嫻也帶來了。這給他們的接待工作帶來了一絲混亂,因為沒有女眷來接待她。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太麻煩眾人,讓李亮帶了孫嫻去跟一幫西洋的文人進行接觸,瞭解一下西洋文字的規律。
如今的下馬橋農莊最大的單位已經不是羽林衛學了,而是如今在整個大明都聲名遠揚的大明皇家醫院。
這個原本是太醫院的醫師們抽調出來的太醫們,在醫學研究院進行研究下的產物,卻在朱瞻基的引導下,變成了大明第一家綜合性醫院。
太醫院的太醫們自認為不同科室的主任醫生,他們的徒弟變成主治醫師。
而醫院的護士雖然以男士為主,但是因為當初朱瞻基認為女人更細心,所以也招了一批女護士,不過她們主要是擔任洗衣打掃這樣的工作。
這不是朱瞻基不想大量使用女人,而主要是女人們大多沒有接受過教育,連字都不認識,所以也根本無法承擔醫療工作。
打發了眾人散去,只留下了下馬橋的管理團隊和各個研究院的負責人,然後眾人一起來到了皇家醫院的大會議室。
這個不倫不類的大會議室是朱棣在永樂十五年一次來醫院治療的時候,醫院臨時加建的。
當時朱棣因為給肚子打蟲,需要連續治療半個月,就在醫院裡建了一個大會議室,方便他處理朝政。
在會議室裡安坐下來,此事天已經暗了下來,內飾們點燃了牆邊的蠟燭。
陳誠開始了工作彙報,他用了大約半個小時,才把下馬橋農莊這三年來的大致發展情況,介紹完畢。
不管什麼時候,醫院都是暴利,特別是如今大明只有這一家皇家綜合醫院,整個大明的勳貴,包括富人階層,有了大病,就會想到這裡來。
甚至還有不少勳貴因為年老體邁,乾脆以醫院為家。他們這些人給醫院帶來了巨大的收入,靠這一家醫院,竟然就維持了整個下馬橋農莊的收支平衡。
看到陳誠頗有些自得地宣告這幾年金闊每年的撥款,他們都省了下來,朱瞻基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