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 (4 / 5)

但是京城各部的人員,比往日還要到的齊全,連那些請假的人員也都一個個開始坐班。

哪怕他們參與不進高層的角逐,也想第一時間知道確切的訊息。

朱棣對大臣們的態度關注比較密切,但是朱瞻基卻沒有心思去打探他們到底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不管他們接受哪一種方案,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他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西北的情報和朝中文武大臣以及宦官集團的勢力對比上面了。

他的高祖朱元璋的確是個大才,雖然和尚出身,從不識字到最後卻成為一代大家。

特別是他對人心的把控,管理的能力,都稱得上一代天驕。

儒家雖然有侷限的一面,他們抵制所有的發展,讓任何人只能在既定範圍內折騰,但是他們帶給這個民族超強的凝固力。

歷朝歷代以來,儒家文臣向來不缺少“忠君之臣”,他們為了理想可以拋頭顱灑熱血。

朱元璋趕走了蒙元人之後,一大批怕死鬼立即就翻身做了主人,變的不怕死了。

朱元璋利用文臣治國,利用武將壓制文臣,然後再利用與皇室永遠一條心的宦官來限制武將。

這樣一個迴圈的權力環節構建完成以後,皇權掌握了平衡和仲裁,讓每一方都不能佔據絕對優勢。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人才斷代!

武將不像文臣,他們需要在戰場上拼殺,需要面對各種艱難的局面才能成熟起來。

在朱元璋時代,幾十年的拼殺,他有一大批具有豐富戰鬥經驗,包括政治鬥爭能力的武將。

徐達,常遇春,湯和,藍玉,隨便拉一個出來都能壓制住一大批文臣。文臣在朱元璋時代,比武將的勢力要小一大截。

但是隨著國家穩定,老一輩的武將被殺的殺,老的老,死的死,新一代的武將們根本比不上老一輩了。

但是文臣不一樣,隨著國家的穩定,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經驗也是越來越豐富。

到了朱棣時期,隨著朱能的死去,就只剩下一個張輔,一個沐晟還有一點政治頭腦。

沐晟駐守雲南,張輔現在也駐守到了交趾。在如今的大明朝堂上,原本武將制衡文臣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文臣勢力越來越大。

朱棣沒有辦法,只能扶持宦官來幫助武將們制衡文臣,這也是永樂時期,宦官勢力大盛的根本原因。

朱棣的七大太監,除了一個李謙是漢族,兩個回族,兩個女真,兩個蒙元人。這不僅僅是因為異族沒有依靠更加忠誠,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對文臣的忌憚更少。

朱瞻基最開始還不理解,為什麼朱棣喜歡用異族,但是真的融入了這個時代才發覺,不能用後世的思維來考慮問題。

在後世,國家,民族,已經成為了一種普及的思想教育基礎。

但是這個時代,雖然民族的概念已經形成,但是根本還沒有國家的概念。

不管是哪個民族的人,他們不會忠誠於哪個民族,哪個國家,只會忠誠某個人。

王彥原名王狗兒,王彥這個名字就是朱棣給起的。他原本是女真人。但是在永樂初期,他擔任遼東鎮守太監,殺起女真人來一點也不手軟,反倒是殺起漢人,還要考慮更多一點。

對他來說,女真算什麼,誰對他好,他就忠誠於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