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 (1 / 6)

只要是稍微知道一點歐洲的歷史,就能夠知道,在歐洲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擁有教皇國一樣的影響力。

從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被東哥特人滅亡,教會的中心遷移到了君士坦丁堡。到六世紀東羅馬帝國捲土重來,滅亡東哥特帝國,從此以後,教皇國就擁有了相當大的世俗權力。

八世紀的時候,倫巴第帝國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在義大利半島的最後一絲勢力,在倫巴第的幫助下,羅馬教皇終於脫離了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的統治,獨立了出來。

雖然依靠倫巴第人獨立,但是教皇國並不滿足王權統治神權。

公元751年,拜占庭在義大利的領土最終全部淪喪於倫巴底人之手。羅馬地區(此時已經發展為羅馬公國)徹底切斷了和拜占庭帝國的聯絡。教皇司提反二世透過向法蘭克人領袖“矮子”丕平大獻殷勤,從而解除了倫巴底人的威脅。

丕平兩次率軍進入義大利,迫使倫巴第國王愛斯圖夫投降,把奪自拜占庭的原拉文那總督區的地方交給教皇及其繼任者進行統治。於是出現了教皇國。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教皇國依舊是法蘭克王國的附庸。為了改變這一趨勢,數代教皇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為了提高教皇國的威望,以及打消丕平的繼承人日後利用這一獻土行為來控制教廷的可能。羅馬教廷在750年至850年之間大膽偽造了一份被稱為“君士坦丁獻土”的文獻。

該文獻試圖宣佈教皇國所擁有的土地是在公元4世紀時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奉獻給羅馬主教西爾維斯特二世的。

丕平的兒子查理曼大帝死後,法蘭克帝國在9世紀分裂為三部分。

雖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中,以法蘭克國王直系繼承人自居的歷代法國國王往往宣佈自己為教廷的世俗保護者,甚至將教廷和教皇由羅馬搬遷至阿維尼翁,但是在歐洲卻不再有哪位皇帝或國王可以以法蘭克帝國唯一繼承者的身份對教皇國提出宗主權要求。

羅馬教會和法蘭克人的合作在公元九世紀達到了頂峰。

在此之前,像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教會一樣,羅馬教皇和羅馬教會的地位(至少在名義上)是從屬於羅馬帝國的唯一繼承人,即東羅馬皇帝的。

教皇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被認為是上帝在人間的宗教事務代表,而羅馬(東羅馬)皇帝是上帝在人間的世俗事務代表。基督教會和人民都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皇帝,即羅馬皇帝。

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廢,以及其母親伊琳娜皇太后自立為羅馬女皇(797年802年在位),使得羅馬教會有理由拒絕承認君士坦丁堡統治者的最高權威。

羅馬教會宣稱,羅馬皇帝的名義在希臘人(即拜占庭人)中已經不存在了,因此羅馬教皇、所有的主教、法蘭克元老元和羅馬城的所有長老經過商議,決定把法蘭克國王加冕為皇帝,使羅馬帝國永遠傳承下去。

800年,教皇利奧三世將查理曼大帝加冕為“受上帝委託統治羅馬帝國的偉大皇帝奧古斯都陛下”,查理帝國誕生。

936年,奧托一世被加冕為德意志國王。962年,奧托第二次舉行加冕禮。教皇約翰十二世在羅馬城為他加冕,授予他“皇帝”稱號,由此開創了神聖羅馬帝國之始。

但是,因為東羅馬帝國的皇統並未就此中斷,所以此後基督教世界出現了兩個並立的最高統治者,一個在君士坦丁堡,一個在羅馬。

他們並不像過去的東西羅馬帝國皇帝那樣和平並立,而是彼此指責對方是僭越者,宣佈自己是唯一真正而合法的基督教會和人民的領袖。

從這一點來說,利奧三世透過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羅馬教會(及其領地)擺脫了臣服於東羅馬皇帝的從屬地位。從此之後,羅馬教皇成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宗教領袖。

羅馬教皇國就是透過這種與強者的聯合,脫離了君士坦丁堡的控制,成為了一方豪強,同時成為了宗教領袖。

從思齊三世至若望十二世在位時期,羅馬城貴族中的幾個婦女透過成為教皇情婦而掌握了教廷大權,她們的兒子,以及兒子的兒子,都被立為教皇(比如教皇思齊三世與其情婦瑪爾西亞所生的兒子若望十一世和孫子若望十二世)。

十世紀的這段時期因此被稱為“***政治”時期。在這段時期裡,教皇的政令只能在羅馬城周邊地區施行。其次,教皇國延續了倫巴底王國的封建體系,在教皇的領地上有許多伯爵和侯爵的封建采邑,他們都是幾近獨立狀態的領主。

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教皇國一個控制了歐洲大部分割槽域,一個控制了義大利半島區域。

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教皇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仍然時不時地發生摩擦。

每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想將其權力施展到義大利時,就要和教廷及教皇國發生衝突。

十三世紀的鬥爭在霍亨斯陶芬王朝絕嗣後,神聖羅馬皇帝才不再隨意插手教廷事務,教皇國與神聖羅馬帝國進入相安無事的狀態。到十四世紀初,教皇國像其他義大利邦國一樣,已經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