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睜眼看世界,才能知道大明有什麼優勢,有什麼不足。針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能學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針對。
當晚的家宴上,朱瞻基也見到了自己全部的妃子和孩子。
在他離家之時,就已經出生了十二個孩子,還有六個妃子懷孕。
但是十八個孩子只有十四個順利長到現在,一個剛出生就夭折,還有三個因為發燒和天花陸續夭折。
這種折損率雖然有點高,但是在這個時代,再正常不過。
原名秋月的陳良媛,她的孩子也染上了天花,幸運的是抗了過來,不過卻變成了一個小麻子。
除了孩子,他的妃子也去了兩個。
一個是被封為昭訓的謝氏,是一個林黛玉式的女人,給朱瞻基生了一個孩子,本來是她人生的希望,卻染病夭折。
她受不了這個打擊,沒過兩天,就在自己的拔步床上,懸樑自盡。
另一個被封為奉儀的袁氏,卻是因為染病,沒有抗過去。
讓朱瞻基慚愧的是,他對這兩個女人的記憶都有些模糊了。
謝氏因為幫他生了一個孩子,印象還深一點,袁氏在他心中根本都記不清長什麼樣子了。
這兩人的離開並沒有影響到親人相聚的高興心情,當天晚上的興慶宮裡,張燈結綵,歡聚一堂。
一直到了亥時,朱棣才意猶未盡地主動結束了跟朱瞻基的暢談。“基兒今日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大朝會,基兒也要參加,向文武百官講述此行收穫。”
“孫兒曉得,已經讓解師替我寫了策論,明日朝會怕是還不夠……”
朱棣哈哈笑道:“南洲如今成為了一塊大肥肉,想把那裡分配下去,年前怕是還完不成。歷年各衙門都是二十左右封印,今年文武百官知道基兒十七才回來,主動調到二十八才封印。除了二十三過小年那一天,其他時間工作,就是為了南洲的土地分配。”
朱瞻基笑著說道:“明日怕是還談不到這些,明日下朝,孫兒再跟皇爺爺好好溝通一番。”
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帶著昭懿貴妃和一眾內侍離去。
而朱高熾這個時候已經有些撐不住了,打了一個呵欠說道:“為父有些睏乏,也先去休息了。不過基兒在做計劃的時候,不要忘了彭城伯一家,還有那些文官勢力。沒有他們的配合,以後這些地方的管理,會是大問題。”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孩兒曉得了。”
他們雖然離去,但是朱瞻基也沒有鬆懈下來。一路上,他聽沐昕和張輔他們介紹的大明情況,都是宏觀上的,許多細節問題,包括幕後的原因,還需要多聽聽金闊和諮情司孫林的彙報。
還有錦衣衛的案卷,這些才能讓朱瞻基細緻瞭解自己不在的這三年,大明具體的發展脈絡。
孫嫻這個時候來到了朱瞻基的面前,輕聲問道:“殿下今日在何處休息?”
朱瞻基搖了搖頭,看了一眼胡善祥和藍煙,嘆道:“剛回宮中,事務繁忙。你們都先休息吧,我現在要去找金太監和孫少監說話。”
欠了三年的債,可不是那麼容易還清的啊!
……
……
沿著大江一路逆行,雖然順風,但是船隊每個小時的速度也不過剛過十里,比在海上要慢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