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舉著木棍,長矛的軍隊去面對火槍陣,長矛陣,即使是靠人命也很難堆起勝利。
但是朱瞻基在瞭解到葡萄牙人的火槍和火炮規格以後,卻並不擔心。
歐洲的火器發展是從英法百年戰爭的時候才慢慢發展起來的,歷史也不過幾十年,
葡萄牙人所用的火槍和火炮還比不上大明以前的火繩槍,屬於最初級的火門槍,這種槍使用非常繁瑣,一般人很難操縱。
而所謂的火炮,其實並不是後來的那種大炮,跟大明如今鋼管管徑的火炮更是相差了幾個級別。
它們就是加大的火門槍,長約兩米,中間還有掛鉤,可以架在牆上射擊。這種槍一般需要兩個人才能操作,大約兩分鐘射速三發。
對方總兵力只有五千人左右,而火槍的數量最多五百支,大部分士兵依舊是依靠十字劍和長矛對敵。
為了這場以大欺小的戰事,艦隊進行了認真的準備,並且將艦隊重新編組,從運輸船裡取出了備用的兩百重盾。
這種重盾是用松木加鐵皮包裹而成,高度達到了一米五,寬度一米二,重達八十斤,在戰場上需要兩個士兵才能輕鬆移動。
重盾的後面上面是一個可以活動的方木,下面是方便士兵移動的把手。方木上面也有兩個把手,開啟卡扣,放下方木,就是一個天然的支撐架,能夠讓這個重盾形成七十度左右的傾斜面。
當初製作這批重盾,許多人還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除了大明,並沒有其他國家有火槍。
還是後來陳誠他們帶來了中亞帖木兒國也裝備了火槍的訊息,工部才製作了一批重盾。
不過這批重盾沒有用在帖木兒國身上,而先在歐洲亮相。
這種重盾雖然相比輕盾移動有些不便,但是面對火槍卻能對士兵形成有效的防護。
八十斤的重量也不算太重,根據幼軍的編制,一面盾牌後面能容納兩伍十人。兩人執盾,兩人執刀,六人分成三段擊的射擊節奏,就能形成強大的持續火力。
八月十九,艦隊順利葡萄牙的聖維森特角。當浩浩蕩蕩的大明艦隊抵達維森特角的薩格里什的時候,整個小鎮都被海面上一眼看不到邊的艦隊震驚了。
被後世譽為航海者的亨利王子是一個醉心航海的工程師,身為葡萄牙的三王子,他討厭政治,被封為阿加維省任總督後,他就一直在薩格里什進行航海準備。
就在去年,他在薩格里什創辦了一所航海學院,從義大利招聘水手,培養本國水手,提高他們的航海技藝。
他還在聖維森特設立觀象臺,網羅各國的地學家、地圖繪製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共同研究,制訂計劃、方案。
除此之外,他廣泛收集地理、氣象、信風、海流、造船、航海等種種文獻資料,加以分析、整理,為己所用。並且根據已知的地圖,重新繪製新的地圖。
他資助數學家和手工藝人改進、製作新的航海儀器。改進從中國傳入的指南針,象限儀,橫標儀。
在航海中,船隻是最為重要的。由於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行條件不同,在地中海中航行的船是不適合在大西洋中航行的,因此,亨利的最大精力放在了造船上。
為此他採取了許多優惠措施鼓勵造船:建造一百噸以上船隻的人都可以從皇家森林免費得到木材,任何其他必要的材料都可以免稅進口。
但是到現在為止,葡萄牙依舊沒有能夠造出適合在大西洋航行的帆船,他們依舊只能在地中海這個洗澡盆裡活動。
這一日,他又研究著去年從休達獲得的資料,想要找出如何從海上前往“綠色國家”的路徑的可能性。
去年,馬林人的軍隊包圍了休達,亨利率領援兵來到休達,並在那裡度過了3個月。
就是這段時間,亨利從戰俘和商人口中瞭解到,有一條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過撒哈拉大沙漠,經過二十天就可以到達樹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綠色國家”。從那裡可以獲得非洲胡椒、黃金、象牙。
葡萄牙人對陸路穿過沙漠是沒有經驗的,亨利王子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要從海路到達“綠色國家”。
而且這個計劃得到了國王若奧一世的贊同,並且資助了他三千金幣作為經費。
因為睡的晚,日上三竿他都還沒有起床,他的僕人們也都知道他的習慣,所以不到中午從來不敢打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