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 (3 / 5)

他們在雙方的交易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大明的通事雖然大多會大食語言,但是讓他們學新的語言,效果依舊很慢。

這也看是他們防著一手,但是沒有關係,等到了威尼斯,大明官員會直接跟西方人進行語言學習。

在這邊半年的時間,基礎的對話應該沒有問題,等下一次大明艦隊再過來,就不需要再找那些大食商人當通事了。

內監將馬林國的交易物件,根據距離海邊的遠近,劃分了幾個不同的級別。住的距離海邊越近,可以賒欠的物資也就越多。

大明不怕他們欠債不還,要是不還,大明艦隊會讓他們知道後果絕對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朱瞻基這一段時間很是優遊自若,每天帶著自己的兄弟和嬪妃,到附近景緻出眾的地方遊玩。

他的地位太高,派頭太大,連奧斯曼三世都不敢來打擾他,更別說那些下面的部落首領了。

說起來也非常可笑,朱瞻基來到這裡的第二天,請了奧斯曼三世和一眾官員吃飯。

在一天搭建起來的大殿裡,他一次性宴請了兩百貴族和官員。

當一道道菜被裝在精緻的對她們來說價值連城的盤子裡,當喝酒的酒杯都是他們根本沒有見過的精美瓷器,他們這些人一個個都瘋了。

從唐宋開始,東方的瓷器就已經開始向西方售賣,不過能夠出口的大多不是景德鎮的瓷器,而是以福建的青瓷為主。

即便如此,這樣的瓷器對西方來說依舊是無上的精品。因為一直到現在,西方人的器具依舊是以陶器為主。

而朱瞻基用來請客的瓷器,都是皇宮御用,跟量產的百姓用的瓷器差別可就大了。

以至於不少人吃了盤子裡的菜,把盤子舔乾淨,還要把盤子揣走。

朱瞻基可不會跟他們講究國際禮儀,他本來就是要裝比來的,目的是建立大明高高在上的國際形象。

所以吃飯的時候他就直接下令,每個人都不能偷盜碗碟。

來做客的畢竟是貴族和官員,還是要點臉的。他們不好意思偷碗碟,卻因為朱瞻基沒有強調酒杯,所以他們每個人離開的時候,酒杯都被揣進了懷裡,就連奧斯曼三世也不例外。

這讓朱瞻基覺得哭笑不得,但是也真正明白了這個時代的西方,對各種物資的需求有多大。

以馬林為例,他們整個國家都只有一口鐵鍋,連奧斯曼三世都還是在去聖城朝拜的時候,見識到了鐵鍋,才耗費重金買了一口。

這口鐵鍋被他視為珍寶,除了他自己,誰也不能用。

而馬林因為位於北非,與歐洲只隔了一個海峽,他們與西方一樣,並不是沒有“鐵鍋”。只不過他們的鍋,與其說是一口鍋,不如說是一個鐵鼎,只能煮湯,不能炒菜。

這樣一口鐵鍋,可不是普通人能消費的起的。西方少鐵,煉製更是艱難,鐵價昂貴。只有大貴族們才能耗費巨資,捨得用幾百斤的鐵來打造一口鐵鍋。

貴族的子女繼承遺產的時候,為了一口這笨重的鐵鼎,都能把腦漿打出來。

他們的百姓沒有鐵鍋怎麼做飯呢?除了用陶罐,就是用石頭。沒錯,就是用石頭。

他們除了直接燒烤,還會在石頭上面烤制面餅。所以整個西方,不是不吃米飯,他們根本沒有吃米飯的條件。

根據通事們的介紹,如今的歐洲各國,他們差不多一個鎮,才捨得用鐵打造一個烤箱,然後用這個鐵箱,為全鎮的人烤麵包。

東方在一千年以前就會下麵條,蒸包子,但是因為西方沒有鍋,他們不會燒熱水,不會蒸包子,只會烤麵包。

這種麵包跟後世那種發酵過還加入白糖奶油的鬆軟麵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於壓縮餅乾的一種無酵餅,又乾又硬又磕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