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魯謨斯在這個時代不過是個不到十萬人的大城,然後在附近大約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管理權,輻射範圍大約有三到五萬平方公里。
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大約兩百萬百姓,不過也只能算是一個大型勢力。
他們為了躲避帖木兒國的威逼,放棄了大陸的基地,以忽魯謨斯島,格什姆島作為都城。
在後世,這個國家早就煙消雲散,成為伊朗的一部分。
朱瞻基的艦隊抵達忽魯謨斯的時候,原本這個與大明貿易最大的西部中心,如今卻是人心惶惶。
忽魯謨斯人沒有跑,他們也無處可跑,逃離了大明的艦隊威脅,不過是又落入了帖木兒人的控制。
而且以他們過去跟大明人打交道的經驗,他們既然沒有觸犯大明人,也不怕大明人就把他們趕盡殺絕。
朱瞻基還沒有下船,忽魯謨斯的國主賽夫丁就親自摔著一個小型艦隊進行了歡迎,並且騰出了忽魯謨斯島和格什姆島的港口。
在港口處,他登上了朱瞻基的朱瞻基的旗艦,以下臣之禮,拜見了朱瞻基。
兩人語言不通,不過透過鄭和等人的翻譯,朱瞻基也瞭解到了帖木兒人阻截大明艦隊的原因。
大明的火槍威力已經傳到了西域,這讓帖木兒人充滿了擔心。如今的帖木兒人還是以騎兵為主,武器是彎刀和長矛。
因為缺少原料,即使是弓箭,他們的數量都不多。
按照他們的評估,他們在陸地上,也就擲彈兵能對大明形成一點威脅。
擲彈兵在西方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兵種,起源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帝國利奧三世時代,士兵扔擲裝有希臘之火的陶瓷容器以攻擊敵人。
在大明也有專門的擲彈兵部隊,凡是用於防禦的陣地,比如守城和長城的防禦者,都會利用手擲火器來殺傷敵人。
不過他們跟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擲彈兵還是有差別的,在如今更像一個輔助軍種。
因為害怕大明人的火槍,所以他們才湊起了一支有三百艘軍艦的海軍,想要在入海口處攔住明軍,只允許少數軍隊進入。
除了海軍,他們又派了一支五千多人的騎兵,駐守在島對岸的陸地上,給大明施加壓力。
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大明計程車兵根本不是過去那支講究溫謙恭讓的禮儀之軍。
更沒有想到,除了火槍,大明還有威力更大的火炮,還沒有進行談判,就幾乎將他們全滅了。
埃米爾率領剩下的幾十艘船,根本不敢在忽魯謨斯再停留,他們沿著波斯灣一路向北,逃向了波斯灣的深處。
朱瞻基問道:“既然他們倉皇而逃,那麼顯然也沒有來得及帶走要跟我大明交易的商品和黃金咯?”
通事將這句話翻譯給了他聽,他的臉上顯示出了一絲惶恐,最後無奈地說道:“是!”
為了跟大明交易,帖木兒國每次都是大量徵收駿馬,活羊,羊毛,棉花,但是這些物資除了駿馬,其他的價值都不高,所以每次都會籌集大量的黃金。
既然雙方開戰,朱瞻基當然不會再給他們商品,而且要把他們籌集的物資和黃金搶過來。
昨天他們的大軍雖然沒有直接跟隨潰軍前來,但是也讓朱真直接率領精銳計程車兵跟了過來,控制住了忽魯謨斯和海對面的交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