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 (4 / 7)

工匠耗費了數月時間,完成了這座足足二十米的石碑。這座石碑利用山石就地雕刻,除了文字,還雕刻了東方的龍,自刻成之日,就成為當地的聖物。

登上了三百多級的臺階,朱瞻基登上了山腰。禮部官員擺下香火,文武百官在朱瞻基帶領下,共同敬奉香火。

然後,朱瞻基才仔細瀏覽了這座巨大石碑。

王化與天地流通,凡覆載之內、舉納於甄陶者,體造化之仁也。

蓋天下無二理,生民無二心,憂戚喜樂之同情,安逸飽暖之同欲,奚有間於遐邇哉。

任君民之寄者,當儘子民之道。

《詩》雲“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書》雲“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朕君臨天下,撫治華夷,一視同仁,無間彼此。推古聖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

遠邦異域,鹹使各得其所,聞風向化者,爭恐後也。

看到這碑文的內容,朱瞻基的心裡感慨萬千。這碑文充分顯示了大明天朝上國的氣勢,也表現了對印度各國的籠絡之意。

如今的印度南部和沿海,都臣服於大明,可是在後世,這裡根本沒有任何人記得。

哪怕他見多識廣,也沒有聽說過這座聖碑,恐怕是早就被當地人摧毀了。

大明如果不放棄交趾,不退出南洋地區,一直對印度地區進行干預和控制,恐怕就沒有人敢這麼做。

如今的大明已經在這裡修建了行宮,今後準備加強對南洋的控制。朱瞻基相信,大明只要不重蹈覆轍,這座聖碑就會一直流傳下去,供後人瞻仰。

如今已經是二月末,按照陽曆,都四月份了,如今的印度已經非常炎熱。

眾人在山上並沒有耽擱太久,就原途下山,前往柯枝王宮。

朱瞻基特意召瞭解縉隨行馬後,問他:“如果在這柯枝推行漢話,解師以為可行否?”

解縉雖然是文士,但是騎馬也不在話下,他沉吟了一番說道:“若只是以加大貿易份額為由,開設漢話學塾,當地土人怕不是要爭先恐後。但是若想全面推行,恐困難重重。”

朱瞻基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大明境內的文人數量不多,而此地地域遼闊,人口繁多,想全面推行漢話肯定不容易。

但是如果是以貿易為藉口,在這裡設立一所漢語學校,這裡的土王們恐怕都會派子弟來學習。

他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先辦一個學塾,讓這天竺一地各國,都以會說漢話為榮。解師可在文人間聯絡眾人,能有十幾個文人留在此地教授漢話,暫時就夠了。孤承諾,凡是願意留在此地授課的秀才,舉人,滿三年後,回去大明可按同進士授官。”

解縉答應了下來,願意幫助說服一些文人留在此地授課。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想要長期在印度實施影響力的大明來說,卻非常重要。

不管大明如何強盛,印度各小國如何落後,如果相互之間民間的的溝通不夠,一切控制都無從談起。

抵達柯枝皇宮,這裡的皇宮建設的倒也頗有規模,大理石的建築城堡,還有幾分氣勢,就是稍微小了一點。

柯枝國主率領家人和文武官員在城堡外迎接了朱瞻基一行,諸多女眷也直接被接進了後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