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西洋開始,王景弘已經基本清楚了自己這個殿下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很多方面,他跟那位以赫赫戰功登基的陛下很像。
雖然他的性格看似很好,從不輕易動怒,凡事喜歡講道理。但是在對待敵人的冷酷方面,比那位陛下有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時候,這位殿下看起來根本不像一個年輕人。他思維縝密,行事老辣,精於借勢,而且非常擅於佈局。
這次下西洋,所有的事情他都有了完整的計劃,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再來指指點點。
不要說他還是一個年輕人,就是一個成年人也比不上他,那位太子今年已經四十歲,但是在許多方面,都還比不上這位太孫。
他雖然常年在外,不參與皇宮的事務,但是也很清楚,現在基本大部分的內侍,都已經下注在了這位殿下身上。
不要說皇宮那些人,就連他跟鄭和,現在不也是投靠了這位殿下嘛!
在這位殿下抵達之前,他就從先期抵達的內侍那裡,知道了他的心意。
對德里蘇丹國動武,肯定符合大明的利益,但是絕不會符合這位殿下的利益。
因為他的上面還有一個太子,而他現在做的越多,以後與太子之間的矛盾就會越大。
更重要的是,這場仗即使打贏了,他也落不到好,只會讓陛下和太子更難做。
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口徑,王景弘不緊不慢地說道:“殿下,此去西洲四萬裡,你已答應了陛下,最短兩年,最長三年就要回京。如果現在興起戰事,德里距此三千多里,半年之內絕對結束不了,那麼西洲……”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我大明如今士氣正旺,火槍犀利,只需一萬士兵就能打敗他們。”
王景弘並沒有否認,他很清楚這塊大陸上軍隊的戰鬥力。這裡因為森嚴的等級劃分,士兵根本不想給貴族們打仗,除了一些私兵,可以說毫無戰鬥力。
他們計程車兵大部分都是大刀長矛,戰事稍有不利,就四分五散。
雖然現在他們也有一些火藥,能製作一些簡易的手擲彈,也形成不了威脅。
除了一些象兵有可能給大明造成威脅,但是在火器面前,什麼士兵都不可能擋住大明的軍隊。
王景弘堅信,只要給他一萬火槍手,他在聯絡一些盟友,提供後勤幫助,他都敢立軍令狀,抓住對方的國主。
聽了朱瞻基的話,他點了點頭笑道:“的確如此,但是殿下如果不留在此,打贏了對殿下又有何用?如果殿下留在這裡,西洲就去不了……”
朱瞻基哈哈一笑,這個王景弘跟鄭和一般,從來不會直接勸諫,但是透過分析將利弊呈現在朱瞻基的面前,讓朱瞻基一目瞭然哪個選擇更好。
其實朱瞻基早已經打消了進攻德里的念頭,他現在不過就是試探一下自己的這些下屬們,究竟有沒有沆瀣一氣。
這種試探果然一下子就試探出來了,不過他也沒有懲治他們的念頭。不管鄭和也好,王景弘也罷,他們都是內侍。
在如今的政治的環境下,太監集團,文官集團,武將勳貴集團三足鼎立,只有太監集團是真正與皇家一體,沒有方向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