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 (3 / 6)

可以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什麼事都不能靠武力來解決問題。

而政治,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靠快刀斬亂麻,只會把事情越辦越糟糕。

按照朱瞻基的意思,將海外各處領土都各劃一片。然後把這些宗室都分封出去,每個地方,安排一個軍衛,或者兩個軍衛來維持治安。

由藩王來管理民政,軍隊來管理軍政,然後用金礦,土地來維持基本的生存,用貿易來盤活每一個封地之間的聯絡。

大明一個軍衛大約是五千五百人,一個地方衛,或者是護衛就是三千人左右。他們這些人加上家屬,再加上藩王帶的官員和隨從,就有兩萬人左右。

這麼多人不管在哪一個地方開始發展,再加上大明本土提供幫助,都能維持基本統治。

但是這件事在解縉和金純這樣的大儒面前,就完全不能這麼做。

事情還是同樣的事情,但是要實施起來,就需要換一種方式。

比如說,將藩王分封海外,哪怕皇室很想這樣做,但是絕不能由皇室提出來。

如今還是宗族社會,宗族的力量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影響力與後世相比更是不能比較。

比如說,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律法,自己的族規。朝廷認可宗族對宗族弟子的獎勵或者是處罰。

在縣治以下,宗族的管理是朝廷管理的有效補充。

這個時代的法律不健全,人們更講究人情。

朝廷大臣要告老還鄉,需要辭職三次,皇上要挽留兩次,第三次才能同意。否則的話,就說明皇帝對這個大臣很不滿意,有很大意見。

就連皇帝篡位,也需要有大臣三次勸諫,這個皇帝“謙讓不過”,才“勉強”登基。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因為如果由皇室提出這樣的計劃,就會讓人覺得皇室寡情薄意。

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能照顧,誰會相信他們能顧憐百姓?

所以,哪怕是朱瞻基想要把宗室分封海外,但是這件事現在不能由他定下來,先要在社會上將這件事醞釀成熟,然後“勉強”答應。

他們說的有道理,朱瞻基當然願意聽。他知道自己的弱點和缺點,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他也願意按照現在的這套規則來行事。

所以,他現在先要炒作,把這件事炒熱。

反正分封這件事,也不是這兩年可以推行的,最快也要等到他出海回了大明才能辦。

要是不順利,更是要等到他登基以後,這件事才能推行。

所以他現在根本不表態了,也不提分封了。只是先在軍隊方面,為以後做準備。

從海龜島到南洲,這段旅程是非常無聊的。

因為是逆風行駛,艦隊如今的航行速度只有每小時四五節,只比人走路的速度快一些。

這樣的速度,在茫茫的大海上,簡直跟烏龜爬一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