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 (1 / 4)

“為什麼會有鬥爭,為什麼要有戰爭?鬥爭總是不可避免,戰爭也是不會停息啊!”看著渾身屎尿的哈三,鄭和的心裡也沸騰不已。

他渴望世界大同,希望世間沒有戰爭,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他雖然貴為滇國公,但是也不過是一個被皇上重視的家臣。眾多的文武大臣,沒有幾個真正把他看做國家大臣。

聽到哈三的話,他輕聲說道:“永樂三年,我第一次前往西域,在榜葛刺等國見識到了那些小國在艱難的生存。因為爭地盤,爭信仰,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鬥爭,在南方大陸,數百個小國不停地毀滅與新生。

永樂八年,我第一次到了忽魯謨斯,那裡是帖木兒國的屬國,我還跟著使節一同到了巴格達,可是當時的巴格達在帖木兒國的野蠻統治下已經破碎不堪。

永樂十二年,我到了更西的聖城天方,見識到了更多與我同樣信仰的人。可是他們卻讓我很失望,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被奴役。被異族奴役,被他們的信仰奴役。”

哈三痴呆地看著鄭和,一方面他的身體並沒有恢復,另一方面,他根本不明白鄭和想要說什麼。

鄭和也根本沒有在乎他的態度,自顧自地彷彿傾訴心聲一般繼續說道:“我自小在燕王府長大,當時的陛下還是燕王,他告訴我們,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雙手來爭取。

我們種下種子,到了秋天就能收穫更多的糧食。如果你是一個懶漢,不去種地,就沒有收穫,不去除草,糧食就會欠產。

燕王想要得到王位,靠的是一刀一槍地搶來,我們想要過上好的生活,就要靠自己的雙手來爭取。

我認識了道衍大師,我一開始只是因為他是燕王重臣,才拜他為師。但是當我接觸到了佛家經義,我才明白,人之所以為人,不是畜生,就是因為我們都有區別於他人的思想,都有禮儀道德,還有對生活的美好追求。

佛教,儒教,道教,綠教,這些宗教的教義都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能給人內心的安慰的希望。所有宗教都會透過宗教物象、宗教禮儀、宗教音樂等等,以營造其各自宗教的獨特氛圍。

透過這種誘導的方式讓人在內心形成至上、淨化、神聖、神秘、皈依、懺悔、新生等感覺。這種交叉,滲透在一起的感覺,也是人區別於畜生的自我感覺。

而且透過宗教信仰,宗教的約束,讓人內心時刻都能記得棄惡揚善,還能學會關愛弱者。所以我選擇了信仰宗教,因為這種信仰讓我心裡更滿足。

但是,我信的是道理,不是神!”

鄭和的臉上呈現出了一種虔誠的光芒,可是他的話卻與他的表情完全不符合。

哈三看著他的臉,覺得他比自己更像瘋子!

這個世界當然有神,沒有神,人是從哪裡來的?

鄭和繼續說道:“這個世界沒有神。如果真的有神,皇上口含天憲,冊立鬼神,也說明了大明的皇上比神更大。但是我知道,皇上也只是一個人,他也有喜怒哀樂,也要吃喝拉撒睡。

這個世界沒有神,所謂的神,不過是人們按照自己的想象和需要創造的。我熟讀古蘭精,佛教經書,道教經書,雖然不能說是絕世之才,但是我自認,沒有多少人能比我對各大宗教的瞭解更多。

所有的宗教都是為了滿足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才出現的。我信仰宗教,是信仰其道理,而不是信仰其神,與其信神,不如信我們自己。

如果有神,為什麼還會有各種戰爭,如果有神,為什麼神從來不會滿足世人的任何一點希望?為什麼所有的一切都能靠自己?

哈三,如果有神,你的神為什麼不來救你?”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