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呂宋府出發,越是向南,信風的影響就越弱。艦隊所有的船帆全部開啟,但是微弱的季風只能推動船隻緩慢的前行。
在沒有動力的年代,完全依靠風力行進,赤道兩邊五度以內簡直就是帆船的禁行區。
可惜的是如今蒸汽機的技術還在試驗階段,不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也就只能忍受這緩慢的航速。
除了風力的影響,赤道無風帶因為氣溫高,地面氣壓降低,產生赤道低壓帶。由副熱帶高壓向赤道低壓輻合的信風,加強空氣垂直運動,但此上升氣流地面不感覺有風。
在它控制下的天氣特點是氣壓低、溼度大、多雲、多雷暴,是海上航行要避開的區域。
朱瞻基對這種氣候特徵有著充分的認識,甚至可以說,整個船隊再也沒有人能比他更瞭解。
前兩世,他當了幾十年的船長,對全世界的氣候特徵,季風影響,洋流狀況都有著非常清楚的瞭解。
特別是他在擔任打撈船的船長以後,手裡蒐集了全世界每一個海洋區域的洋流和氣候影響。
但是,他的這種瞭解並不能直接轉化成命令,一切都還需要聽從如今這個時代最熟悉當地海情的嚮導的引導。
朱瞻基密切關注每一個航行指令,他不需要親自下命令,他只需要在一些時候,糾正一些小錯誤就好了。
他們這些嚮導雖然不如朱瞻基對全世界的海洋情況瞭解,但是在區域位置,他們的瞭解並不比朱瞻基少,甚至更清楚。
比如菲律賓地區的暗礁,航海線路,朱瞻基肯定沒有他們瞭解的仔細。
在掌握了新式的地圖測繪之後,船隊上的每個羽林衛學出來計程車兵,都繪出了標準比例尺寸的海圖。
三日之後,船隊終於穿出了米沙鄢群島西部的暗礁區。這裡是呂宋島南部與巴拉望群島之間最複雜的航海線,沒有嚮導的引路,就連朱瞻基也不瞭解暗礁的分部情況。
可是,進入蘇祿海以後,艦隊的情緒不僅沒有放鬆,反而更加緊張了起來,因為進入赤道低氣壓區以後,許多士兵的身體都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
士兵們的身體因為強壯,生病的很少,但是那些文官,女眷,還有宗室們,一下子就病倒了數百。
炎熱的氣候讓許多人都忍受不了,這也讓五國的王子們憂心忡忡,生怕朱瞻基取消了前往了蘇祿國和渤泥國的行程。
當大明艦隊抵達呂宋的時候,除了從應天府就隨艦隊回返的使節們,蘇祿國和渤泥國,包括滿者伯夷國和馬魯古國王,吉馬刺朗國都派出了王子來迎接朱瞻基一行。
蘇祿國是呂宋南部,蘇祿群島的一個海洋國家,他們的領土大致包括了巴拉望群島,婆羅洲的東部,還有蘇祿群島以及東部的一些島嶼。
這個國家猶如一個聯邦,是三王聯合執政,其中以東王為尊。
而渤泥國就是後世的汶萊一帶,他們原本是滿者伯夷的屬國,但是後來獨立,自成一國。
這個國家的國王麻那惹加那最為仰慕大明,在永樂六年年攜王后,王子一行一百五十多人,泛海來訪,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
麻那惹加那到了應天府之後,看到大明如此繁華,就像舉國投靠大明,但是朱棣和文臣們卻嫌渤泥國太窮,不要。
麻那惹加那在南京遊覽月餘,終因不幸染病,雖經御醫精心調冶,終因病情過重,病逝於南京會同館。
在他臨死之前,留下遺言:希望體魄託葬中華。意思就是生不能做大明人,死也要做大明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