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大明的艦隊已經抵達了後世的林加延海灣,但是因為船隊龐大,大部分船隻都不能靠近海岸,只能分散開來,綿延了數十里。
天色已晚,也不能靠岸,所以朱瞻基的旗艦並沒有靠岸,等待明日天亮再靠岸。
不過,一艘傳令船接上了岸上迎接的許柴佬和一幫土人的部落首領,來到了朱瞻基的旗艦。
這裡面,就要屬今年已經五十歲的許柴佬最為激動。
許柴佬的祖籍泉州晉江深滬鎮,其父在朱元璋大力打壓大食商人期間趁勢而起,積攢了不少家底。
但是後來朱元璋施行海禁,已經嚐到了甜頭的許家人捨不得放棄南洋貿易,就以許柴佬為首,直接帶領一支船隊以呂宋為據點,繼續發展海貿。
永樂三年是許家的轉折點,他因在呂宋聲名遠揚,頗具聲望,他被鄭和任命為呂宋總督。
雖然這個職位在大明的官場序列裡面並不被承認,但是最起碼有了一個官方身份。
有了這個身份,他就能無所顧忌地返回福建,並且從福建帶來了更多的人和技術。
除了不能直接進行貿易,他比其他人多了無數的便利,並且因此迅速發展了起來。
在如今的呂宋,他已經成為了一方霸主。從大明街(馬尼拉)到北明街(林加延)是呂宋島上最大的平原地區,這裡土地肥沃,水流縱橫,有無數的良田。
他教會了當地的土人種植水稻,並且開發出來的良田已經能出產吃不完的糧食。
整個呂宋島的土人都開始跟他貿易,從他這裡購買各種商品。銀錢他已經不缺了,他就只想能在死之前得到大明的承認。哪怕只是封他一個九品芝麻官,也比現在這個有名無實的總督更好。
這個所謂的總督他根本就沒臉往外提,跟真正的總督比起來,他這個總督更像是一個笑話。
去年年底,他就得到了訊息,太孫殿下要親自下西洋,並且將會在呂宋暫留。
得到這個訊息,別提他有多興奮了。這可不是鄭和那個宦官,而是真正的龍子龍孫。
他這個小商人能夠親自接待龍子龍孫,這是他許家祖墳冒青煙了。
為此,他重新整修了大明街的家宅,等待著殿下的到來,卻不防,他到呂宋的第一站,竟然是這個總共也沒有多少人住的北明街。
這裡不過是他設立的一個據點,為海上航行的船隊服務,觀測海盜。
他不知道殿下為什麼要在這裡暫留,但是肯定要順從殿下的意思,所以趕緊帶著這裡的部落首領們一起來這裡迎接。
那些土人看到比城牆還要巨大的戰艦隻會覺得恐懼,因為他們完全不能理解怎麼能做出如此巨大的戰船。
但是許柴佬的心裡只有激動和自豪,因為他是一個大明人!
一眾人等上了旗艦,看到如此威武嚴明計程車兵,小腿肚子都忍不住顫抖了起來,要不是前面有人帶路,他們根本不敢在這旌旗如林的船上走動。
穿過那些已經落帆的桅杆,他們終於看到了站在足有十米高的甲板上的朱瞻基。
沒等內侍提醒,許柴佬就已經認出了穿著龍袍的朱瞻基,他撲通一下跪了下去,扯著嗓子喊道:“泉州許柴佬,拜見太孫殿下!”
其他人等楞了一下,也都驚慌失措地跟著跪了下去,腦袋重重地一下一下磕在甲板上。
看到這一幕,朱瞻基的心裡還是很高興的。這個許柴佬雖然人在呂宋,但是從他的表現,說明他仍然自認是個大明人。
朱瞻基回首跟李亮低聲吩咐了一句,李亮也扯著嗓子喊道:“召呂宋總督許柴佬見駕,其他人等入會客室等候。”
(本來月初準備加更,但是卻感冒了,頭昏腦漲。先更四千字,要是好轉了就再來一更。本月更新承諾不低於二十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