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銀行出現以後,一人將會有一賬戶,只有自己和指定一個親可以領取,任誰也冒領不了。
即便是此人戰死,其指定的親屬也可以領取其賬戶資金。
當然,其親屬也不能跨行領取,只能在開戶行領取。想要跨行領取,就必須要開戶行將賬戶資金改換成金銀票,並且指明要到哪裡兌換,然後開具金銀票,帶著金銀票到指定的分行領取。
這樣有些僵硬的金融政策,卻能讓戶部掌握全國的資金流向,從宏觀上調配國家資金的流動。
當然,武將們也不是毫無權利了,最起碼軍隊建設資金,仍然是由武將自己分配,只是相對以前來說,不能掌握士兵的軍餉,他們能掌握的資金要少的多。
而文臣們掌握了武將的錢袋子,也就根本不怕武將造反了。
所以,戶部開辦銀行,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的阻力,那些文臣們是非常積極地推動了銀行的建立程式。
從這一點上來說,內監的商業銀行,也是因為這股東風,才順利開創了起來,要不然,內監想要開辦銀行,是不會這麼順利的。
武將們中間,當然是有一大批對這個政策反對的人,不過如今朱棣對軍隊的管控還比較嚴,軍隊也沒有腐化,所以有些吃空餉的武將們再不願意,他們在朝政上卻沒有權力反對,只能接受。
文臣們之所以沒有堅決反對內監開辦銀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商業銀行開辦的同時,將會逐步限制大額現銀的交易。
限制商人們的大額現銀過手,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等於控制了商人們的手腳。
從宋朝以來,理教興起,文臣們的權力大增。但是商人們的地位卻日漸低下,商人們也成為了文臣們的錢袋子。
商人們雖然無法反抗,卻也一直在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權力和地位,甚至因此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代言人。
如果將商人們的資金流通渠道控制住了,就等於捏住了商人們的咽喉。他們做生意需要透過銀行,哪怕是兌換金銀票也要透過銀行。
家家戶戶有多少錢,即便是隱瞞得了一時,也隱瞞不了長久,畢竟每一家的錢不可能一直不流通。
朝廷現在控制住了銀錢的流通,只能透過銀行來流通,也就不怕那些商人們能翻天。
所以,在銀行還沒有正式建立起來之前,就有大臣提議要給巡檢司,戶部廣盈庫,還有禮部主客司更大的權力,設定關卡,杜絕大額現銀流通。
不過這個提議有些太早了,朱棣直接駁了回去。
在銀行運作正常以前,在全大明的流通金銀全部都換成金銀幣之前,現在就嚴格控制了金銀的流通,就會直接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
雖然朱棣駁了回去,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了今後大明的發展趨勢。要不了幾年,全國的金銀流通就會被限制起來。
金銀幣的壓鑄被朝廷牢牢地把控住,銀行被國家把控住,金銀流通再被控制住,那麼全國的經濟就等於被戶部和內監牢牢控制了住。
陳瑄最近一段時間成為了京城的紅人,只要是明眼的人都能看的出來,大明銀行將會成為大明未來最重要的一個權力部門,這個部門的權力,也將比許多衙門都大的多。
首先,大明銀行對兩家商業銀行有監督和調查權。
其次,大明銀行掌控了全國的金銀流轉。
最重要的是,大明銀行雖然名義上受多個部門的聯合監管,但是隻用對皇上負責。
最開始,戶部和刑部,都察院,內監,錦衣衛都只是將一些邊緣人物安排進了大明銀行,相當於發配。
但是現在,在許多人看到了大明銀行的重要性以後,恨不得將自己的子孫都安排進去。
陳瑄是在受到文武大臣,包括勳貴階級的追捧之後,才從師爺的分析中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這個職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