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 (3 / 5)

如果要是沒有朱高熾,只有他這個繼承人,恐怕朱棣也不會放心讓他出海。

除了已經確定好的馬欣和劉承徽,朱瞻基又多帶了兩個昭訓和兩個奉儀,她們都是經過測試,不會暈船才有幸跟朱瞻基一起出海。

這一次,地位最高的是年紀最小的馬欣,也不過是個良媛。

這是因為太孫妃孫嫻和良娣胡善祥都有了孩子,藍煙也懷孕了。

不過後宮主事的人卻是劉承徽,除了馬欣她的年紀最大,又精通醫術,更主要的是她跟朱瞻基已經出了一次門,朱瞻基對她的能力很是欣賞。

面對內監和諸位大臣她落落大方,面對朱瞻基收容的其他女子,她也能很好地管理起來,還不會有嫉妒之心。

在朱瞻基的心裡,她跟自己前世的老婆格拉西亞差不多,都是很有能力的賢內助。

孫嫻雖然對劉承徽有些嫉妒,但是並沒有把她放在眼裡,所以也沒有特別針對她。

因為她是太孫妃,下面還有良娣,良媛,然後才是承徽一級,她們的地位還差了不少。

何況她自認的心腹大患是如今在宮中倍受好評的胡良娣,只有胡善祥才能對她的太孫妃地位有影響。

而胡善祥雖然行事端莊,大度,有太孫妃貴相,但是生下的是女兒,她生下的是長子,所以只要她自己不犯錯,地位就穩如泰山。

如今她不僅生下來了太孫嫡長子,而且又一次懷孕了,所以現如今,她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去嫉妒誰,而是要保重身體,養大兩個孩子。

宮中的內鬥自然是避免不了,但是上面有太子妃張氏這個婆婆當家,再上面有朱瞻基的鐵桿盟友昭懿貴妃這個後宮之主坐鎮,中間還有朱瞻基最尊敬的薛尚宮串聯,所以朱瞻基的後宮亂不起來。

待得正月十六辰時,雖然是早上七點,但是冬日天短,此時天才微微亮。

朱瞻基先帶著兩個弟弟朱瞻埈和朱瞻墉以及其他宗室去皇城西南的社稷壇祭天,再到東南的太廟祭祖,隨後才回到奉天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向朱棣拜別。

宮中的歡送儀式並不長,出了奉天殿,朱瞻基又帶著兩個弟弟向淚流滿面的張氏跪拜,然後登上了朱棣的御輦。

鼓樂爭鳴,莊嚴肅穆,宮城和皇城的大門中開,上萬人形成的儀仗在承天門外組成了送行的長龍。

應天府的百姓都是早就知道了這一天太孫將會出海,出行隊伍經過的大街,道路兩邊都擠的水洩不通。

隊伍按照嚴格的順序,當先的是錦衣衛和內監的儀仗,然後就是朱棣和朱瞻基坐的御輦。御輦後面是宗室的位置,然後是文官,武官的車隊。

在他們的後面,才是各國使節的車駕,不算護衛的儀仗,也扯出了兩三里地。

一直到午時,車隊才行到閱江樓碼頭。

擺好儀仗,上百名內監在王彥的帶領下,宣讀了《太孫出海書》,有他們的傳播,碼頭周邊的數萬人也都聽清了這篇聖旨。

隨後朱瞻基率領宗室和下屬高階官員向朱棣跪拜辭行,當他們起身之後,朱棣親手拉著朱瞻基的手,接受了現場數萬人的跪拜。

馬上要登船了,朱棣這個時候也有些真情流露,感慨地說道:“此行一去萬里,風雨難測。吾孫當以身體為重,我在應天等著你安全回來。”

“孫兒當以國事為重,為我大明開疆拓土,將萬里河山獻於皇祖。”

鼓樂響起,碼頭上響起了詩經國風篇的秦風章裡面的無衣,這也是古代一千多年一直流行的軍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