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五年的新年,比起往年少了一分喜慶,多了一分喧囂。
太子朱高熾遠在北平,朱棣高高在上,朱瞻基忙著出海。哪怕眾多宗室都在京城,但是因為湘王世子朱貴烚如今被關在太廟,所以宗室成員們如今都低調的很。
但是,也因為太孫出海在即,大明各地的商人們,加上北方抽調過來的第二艦隊將士和如今大明銀行派往全國各地的運輸團隊,今年京城的外來人口超過了十萬人。
這個喧囂的新年越到最後越熱鬧,跟隨朱瞻基出海的中偉將領的家裡,擠滿了想要走關係進入船隊的人。
不管是將領,還是士兵,不管是文臣,還是商人,都在這次遠超歷屆出海的規模中,看到了未來。
武將立功的機會,文臣出彩的機會,商人賺錢的機會,就連那些修船的工匠們,也都想要成為船隊後勤人員,希望能在太俗面前留下印象。
這種喧囂朱棣是很清楚的,他甚至感到了一絲嫉妒。在他登上皇位之前,一直夾著尾巴做人,什麼時候有這麼風光過。
他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朱瞻基趕快離開,最好一齣去兩三年,讓他有足夠的時間來抹去朱瞻基在社會上和軍中的影響力。
他已經拿定了主意,雖然他不會動海軍的架構,也不會動朱瞻基留下來的主要將領,但是他也要在海軍中安插更多的自己人,為兩三年後的出征帖木兒國做準備。
他要把軍隊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可不願讓朱瞻基的海軍掐住了他的脖子。
雖然他以後的權力還是要傳給朱瞻基的,但是最少在他還能幹的動的時候,不允許朱瞻基影響到他的威信。
不要說朱瞻基不知道他的心思,哪怕就是知道,這個時候也顧不上他的搶權計劃。
除了忙著出海的事宜,朱瞻基這個新年還遇到了一件開心事,那就是以十七歲的馬迪為代表的編撰團隊,終於編撰出來了適合大明國情的數學,幾何,物理課本。
在華夏這片土地上,自從秦皇統一之後,不論什麼學術都與權力是息息相關的。
這就造成了不管哪一門學術,都是為權力服務。
這種影響也導致了任何一門學術都是重結果,輕邏輯。
這種學術的本末倒置,也導致了入門的艱難和發展的艱難。
這也是導致了中國古代數學和物理在領先了幾千年後沒落的主要原因。
以數學為例,皇帝需要知道一加一等於二,那麼大臣們,學術研究者們就會給皇帝一個等於二的結果。
至於為什麼等於二,從來不會有人來認真研究。
而實際上,這門學科最重要的是過程,是邏輯的規律,而不是結果,因為許多時候,規律和邏輯比結果重要。
大臣們用最複雜的辦法,可以得到全國的稅收總額,可是卻從來不會探究,這裡面能不能用更淺顯的方法來解決計算問題。
因為太淺顯了,就會有更多的人懂得,他們就不能壟斷為皇帝服務的渠道了。
宋代以後的儒家理學,為了壟斷學術思想,壟斷學術服務,拼命打壓其他學術。
其他學術為了能吸引皇帝的注意,為了讓皇帝接受他們,更是急功近利,直接用結果而不是過程來吸引皇帝,也就能夠理解了。
但是朱瞻基不同,他很清楚一門學術發展的規律才是最重要的,研究這種規律的方法叫邏輯,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讓馬迪與一幫數學家,天文學家,包括道士們為主體的化學研究者們將他們的學術用邏輯推理的方式,從最淺顯的內容一直按照規律來向深奧的方向來研究,並且將它們完整地記錄下來。
這比給皇帝,給權力的結果要淺顯,要簡單,卻是推廣的最好方式,能夠讓孩子們都能學會這種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