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跟朱瞻基的關係不大,相反屬於是民政上的事務,而且朱瞻基在這件事上面,其實沒有半點好處,卻還招了忌諱。
而且這件事雖然不大,卻非常複雜,涉及到了禮部權力之爭,五軍都督府大開方便之門之事,宗室出仕這些違反祖制的敏感問題。
朱棣皺了一下眉頭,看了朱瞻基一眼,問道:“為何要這樣幹?”
朱瞻基正容說道:“孫兒過了年就要出海,此舉絕不是為了爭權奪利。只是現如今大明境內國泰民安,百姓重文輕武,如此下來,幾十年之後,大明幾無可用之兵。居安思危,孫兒以為文武應該並進,培養百姓的狼性,出海為我大明拓土闊疆。所以……”
如果朱瞻基沒有出海的計劃,朱棣肯定會認為他現在有些等不及想要奪權了。
但是再有兩個月不到朱瞻基就要出海,這一去就是一兩年,即使插手,對朱瞻基也沒有好處。
朱棣沉吟了一下說道:“教坊司隸屬禮部,宗室出仕,這些事情都非常複雜,且容我想想。不過弘揚尚武的志向是好的,我會思量一番,告知於你。”
從謹身殿出來,朱瞻基想了一會自己今天的決定,覺得沒有什麼大的紕漏,應該也不會引起朱棣的忌諱。
這件事本身雖然犯忌諱,但是好在他要出海去了。
等他出海回來,朱棣又要去跟帖木兒國打仗,必定會讓自己監國。
有這樣一個時間差,即便是朱棣怕自己搶權,也不會太在意,反而會有意來栽培自己在民政方面的管理能力。
哪怕朱棣就是有些忌諱,他現在也顧不得了,這些意識形態方面的影響,越早實施,影響越大,越好。
當人們形成了固定的概念,再想糾正,就要困難多了。
第二日,朱棣親自蒞臨了夾江工業區,他在看到那幾十袋硝石樣品以後,立即下旨命令廣元按察司,寧羌衛,平羌衛,還有當地巡檢司封鎖老君山。
著工部與內監分別在老君山設立硝石場和監督,在當地招收農工,全力挖掘硝石。
隨後,他又在朱瞻基的引導下,巡閱了火槍工場,火炮工場,鑄幣廠,還有機床廠。
夾江工業區的發展是十天一小變,一月一大變。如今的工業區規模已經越擴越大,原本設在這裡的舂米場和磨面場已經因為地域狹小,準備遷移到下游幕府山與江邊的空地處。
夾江工業區這裡,以後將會變成一個封閉的軍工基地和鑄幣廠,所有先進工業技術都會進行嚴格保密。
朱棣雖然知道這裡發展的很快,但是沒有親眼所見,就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當他親眼看到那數百斤的巨錘轟隆,轟隆砸下。那高達二十米的巨型水車帶動一整個生產線,幾十架紡車一起轉動,幾十個女工共同開工,然後產出了布和絲綢,才真正感受到了工業的力量。
朱棣的心裡從激動到恐懼,因為這些是他完全理解不了的,如此巨大的力量,卻不是由他完全掌握,而是被自己的孫子掌握。
雖然是自己的孫子,但是他還是因為恐懼而有了一絲忌諱。
幸好他現在要出海了,以前還有些捨不得,但是現在看來,讓他離開一段時間,才是最好的安排。
趁他不再的這段時間,他一定要把這股力量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因為這股力量實在太可怕了,不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他不能心安。
至於關閉這些工場,朱棣從來沒有想過,關閉了這裡,誰還能給大明造槍造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