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車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如此遙遠距離的控制,是一個更大的難題。
所以朱瞻基雖然想要打垮帖木兒國,卻沒有想過要直接滅了阿拉伯人。
在大明目前控制的區域之外,必須要讓歐洲的白人和阿拉伯人成為對手,這樣他們才無心他顧。
至於黑人,對不起了。
大明不是葡萄牙,不需要他們去美洲當苦力,所以他們還是留在中部非洲那旮旯天天愉快地唱歌跳舞吧。
對於這個人種,朱瞻基一點好感也沒有,他們就是墮落,懶惰的代名詞。
哪怕以後大明就是利用一些黑人勞力,也一定會給他們去勢,絕不讓他們蔓延開來。
雖然現在歐洲人,阿拉伯人都很窮,但是破船還有三斤釘。在南歐,北非一帶,他們數千年的積累,金銀還是有不少的,既然要去一趟,當然也要搜刮一番。
搶劫是最沒有效率的行為,透過貿易,可以讓他們老老實實地拿出自己的金銀來交換想要的東西。
將這些事務安排了下去,朱瞻基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籌備銀行的事務上。
在前世,他自己參股,控股了多家銀行,對於銀行的組建,經營流程並不陌生。
但是那是後世現代化經營的銀行,在如今的這個時代,想要銀行能夠自我生存下來,許多方面都要重新進行規劃。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後世的銀行有著自己的通訊網路,在亞洲存錢,美洲就能通兌。
但是現在呢?不要說亞洲和美洲了。就是應天府和揚州,沒有一天的時間,訊息也傳不過去,更別說從應天府到更遠的地方了。
所以通存通兌,對如今的銀行來說,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銀行,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發行金銀票,進行異地取款。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解決技術上的難題,還有就是建立百姓認可的信譽問題。
不過這些看起來困難,其實對朱瞻基來說並不難以解決。
首先,就是從造紙到印刷,建立一套獨立的系統。從紙張防偽到印刷防偽,銀行必須要控制金銀票的每一個環節,印出讓人無法仿造的金銀票。
只要金銀票不濫發,按照儲備金進行發行,不讓金銀票貶值,時間一長,就能建立信用。
所以說,朱瞻基從東瀛運回來的金銀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建立信用的基礎。
朱瞻基還有一個優勢是無人能比的,那就是他是帝國的繼承人,可以毫無顧慮地讓官府和內監配合銀行的發展計劃。
在他的計劃裡,戶部承辦的銀行負責整個國家的官員俸祿,戰爭經費,還包括政府撥款,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運營。
以後運營正常了,還能承辦國債發行,赤字套現方面的工作。
當一個國家的政府經濟運營都能透過銀行來調節的時候,這家銀行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