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 (2 / 5)

朱瞻基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我尚未親政,此乃民政,按理說我是沒有資格插手的。不過今年大明財政寬裕,待有機會我勸勸皇祖父。”

“殿下仁義,作為蘇州人,我替百姓們感激殿下了!”馬致德拜倒在地,動情說道:“張氏本就江浙人,當初與太祖爭天下,本地人自然是支援他。但是太祖登基後,蘇州也受了五十多年的懲治,天下首富之地,如今卻民不聊生……”

朱瞻基笑道:“民不聊生倒不至於吧,雖然百姓困苦了些,但是蘇州府的商業倒是發展的不錯。自劉麟上任,如今在蘇州府興建女普濟堂一座,惠安堂一座,育嬰堂一座,濟善堂一座,桑敬堂一座,這些可都是商戶捐銀五萬餘籌建的。”

馬致德顯然不知道朱瞻基竟然對蘇州的瞭解這麼清楚,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只能喏喏到:“劉麟府尊還是……做了一些實事的。”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這件事我知道,不過你就不要摻和太多,我心裡有數。凹透鏡和三稜鏡能夠量產了嗎?”

相比凸透鏡來說,凹透鏡的製作更加麻煩,也更難以製作出合格的產品。

凸透鏡利用玻璃溶液的凝固,就能形成相應的溶模,經過簡單打磨就能成型。

但是凹透鏡必須製作相應的圈模,讓溶液拉伸。而在溶模不標準的情況下,打磨完全要依靠師傅的經驗,所以製作更加困難。

至於三稜鏡,雖然是三角的,但是三個面都是平面,只要有了模具,打磨更加簡單。

隨著技術的推進,特別是三稜鏡的應用,如今望遠鏡的倍數已經可以達到更高。

就在朱瞻基凱旋迴來之前,司天監就在鐘山北麓的紫金山,興建了一座觀天台,利用超過一百倍的望遠鏡,來觀察星空。

顯微鏡與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其實一樣,都是要把物體變大,只是兩者的研究方向又不一致,一個的距離的拉近,一個是物體的無限變大。

用最簡單的區分就是,顯微鏡就是複合型的望遠鏡。

朱瞻基只知道這些皮毛,具體的原理是不懂的,但是有了他的這些引導,馬致德已經制造出了一臺固定式的可放大四百倍左右的顯微鏡。

這樣的顯微鏡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人體上的細菌,下馬橋的醫學研究院和太醫院,如今為了爭奪顯微鏡的使用權,經常就鬧一些嘴官司。

不過,因為鏡片的難以打磨,如今第二臺顯微鏡還沒有製作出來。

詢問了一番顯微鏡的製作進度,朱瞻基說道:“不管是顯微鏡,還是望遠鏡,如今除了需要製作出來,更需要確立製作的標準和使用的標準,這一點還望德翁多費一些心。”

雖然他也算是朱瞻基的老丈人,但是朱瞻基是不可能喊他岳父的,一聲德翁就已經是尊稱了。

馬致德應了下來,朱瞻基這才又說道:“既然劉麟夫人也來了別院,今晚就一起留下吃飯,住一晚,明日與我一同回京。”

馬致德明白,這是朱瞻基給他面子。否則的話,一個四品知府的夫人,是不可能跟朱瞻基一起吃飯的,更別說留宿他的皇家別院了。

而這樣一來,也代表了朱瞻基對劉麟的抬舉,這會讓他這個今年才上任的蘇州知府,壓力小了許多。

要知道他的上任,原任萊州知府的董熹,就是因為朝中無人支援,想要以強硬手段徵收欠稅,導致民憤四起,剛上任一年就被貶諦到了雲南。

朱瞻基對劉麟所知不多,知道的也只是資料上的一些情況,出身饒州貧困家庭,為官小心謹慎,能知民苦,行事方正,卻也有章法。

在擔任都察院擔任四川巡按之時,著實辦了幾件實事,才一路青雲,成為了蘇州知府。

不過在朱瞻基的心裡,能做實事,願意為民做事的官員,就是好官。所以今日老丈人出面了,他也不介意間接地支援一下他,讓他壓力不那麼大。

劉麟夫人是個四旬左右的婦人,沒有知府夫人的氣派,倒是像個普通的民婦。她帶的兩個小丫鬟也是一派樸素,見了朱瞻基哆哆嗦嗦,沒一點大家氣派。

款待她們了一頓晚餐,朱瞻基帶著馬迪出了門就吩咐李亮,讓他派人到錦衣衛去將關於劉麟的詳細資料拿一份過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