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 (3 / 5)

負責主持今日經筵的是內閣首輔李賢,他在高臺二層,拍了一些話筒,聽著話筒發出了聲音,這才湊近說道:“今日是正統四十一年,甲申年,甲戌月,戊寅日。陛下觀天下各國現況有感,故此開經筵之例,納百官言,為萬民計。今日之經筵,為談古論今,為中外社會之比,故此諸位可各抒己見,不以為逆。有請陛下賜題……”

百官齊抱拳道:“請陛下賜題。”

朱瞻基湊近了面前的話筒,沉吟了一下說道:“民族,社會,國家這樣的論題,過去朕與諸位愛卿已經討論過多次。這些話題雖大,可是世界在不停變化,任何時候,都應該與時俱進,才能跟上發展的變化。

四十年前,朕第一次去歐羅巴,那裡剛被黑死病肆虐,兩千多萬人,死了近千萬。那裡的百姓不洗澡,不刷牙,在教會的統治下像牲畜一樣生活。

在我大明去歐羅巴之前,那裡處於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

文學、藝術、哲學,甚至包括政治和軍事,這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

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

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歐羅巴死氣沉沉,萬馬齊喑,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

但是如今,那裡卻已經像我大明一樣,人人洗臉刷牙,用鐵鍋做飯。

與我大明的貿易,拓寬了那些歐洲人的眼界。讓他們懂得了講究衛生,懂得了學習先進的技術。

在南部歐洲,以教皇國為中心,那裡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熱那亞、米蘭、拿波里、羅馬等國,現在已經變的更加文明。

他們的文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透過商品貿易的發展,然後對社會進行了全面的提升,然後現在到了一定階段的產物。

商品經濟是透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

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生產力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我們大明的出現,促進這種變化,因為我們的百姓,我們的軍隊,只用遵從我的命令,根本不會在乎那位上帝。

我們給歐洲做出了一個榜樣,讓他們知道,原來上帝不是萬能的,原來不信仰上帝的人們可以生活的更好。

所以近些年來,在南部歐洲湧起了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跟我們大明的貿易,也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

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

這為這場運動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以及人才。”

張瀚如痴如醉地聽著朱瞻基的話,他對歐洲的一些變化雖然有深刻的認識,但是他畢竟是在局中。

而朱瞻基不僅人在局外,更有幾百年的總結分析給他奠定了更多的理論基礎。

所以聽到朱瞻基對歐洲局勢的變化,張瀚就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朱瞻基繼續說道:“這些人才透過貿易積累了財富,他們的壯大,也誕生了一個新的階級。朕綜合各方面的統籌,統一將他們稱之為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是一個人,也是一個群體,他們比其他人有更高的學識,有更廣的見識,也有更多的資產。

就像佛羅倫薩目前的議員會,他們就全部都是資產階級,然後他們才能有一定的社會威望,成為那個國家的領導者們。

當他們的勢力組合起來,規模變的更大,勢力變的更強,朕又將他們稱之為資本階級。

資本階級相對資產階級,是群體性稱呼,也是本質性的闡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