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的誘惑下,就連剛剛戰敗的那些國家,也不顧悲傷和仇恨,派來了一些民間的商人,想要購買大明品質優良的鋼鐵。
而大明的鋼鐵,即使加上長途的運費,運抵歐洲以後,依舊比歐洲本地人生產的成本要低,鐵質還更好。
但是實際上,大明很少會直接從本土運鋼鐵來歐洲,運抵歐洲的鋼鐵,大部分都來自印度西部的果阿和芒伽羅,科欽三個港口。
那裡是印度的鐵礦產地,如今大明在當地建了超過十座鋼鐵廠,幫助當地發展經濟。
而實際上,大明已經控制住了整個印度地區的經濟,將整個南亞地區變成了事實上的殖民地。
印度豐富的礦產,肥沃的土地,加上覆雜的民族鬥爭,大明統治這片區域,並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
許多印度小國哭著喊著要加入大明,只不過,現在大明並沒有接納他們。
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人口太多了。
大明想要利用印度的人口,卻不願揹負這些人口帶來的負擔。
蒙特這次帶來的貨物,大部分都是上次直接跟各大城邦國直接商定的貨品,所以他們在克里特島只是暫留,補充淡水,而不是貿易。
可是他們上岸以後,就受到了這裡商戶的圍堵,目的就是為了他的一船鋼鐵。
這個時候,蒙特展現出了不同於一般商人奸詐的誠信,哪怕對方將價格提升了一成,他也沒有答應將這些鋼鐵轉賣給他們。
而這番舉動,也得到了那些城邦國代表的感激,當然,與此同時還有些懷疑。
因為一個普通的商人,是不會高價不賣,卻願意遵守契約的。遵守契約在後世,這是商人的基本標準,可是在這個時代,卻是那麼難得。
而這個時候,蒙特也不失時機地亮出了自己的伯爵身份。為了貴族的榮譽,他願意放棄商業上的一些得失。
隨後的蒙特故意在克里特島停留了半個月,這半個月,是為了給歐洲各國一些反應的時間,觀察他們的反應。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哪怕讓對方懷疑他的身份,也不得不跟他進行貿易。
他不怕對方懷疑,因為他自己本身並不承擔任何的具體任務,他只是為自己的兒子打造一個平臺。
他在克里特島滯留的這段時間,蒙特已經前往米蘭,並且跟他的“好朋友”,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斯福爾扎的長子馬麗亞重新相聚。
斯福爾扎家族是義大利半島的著名的僱傭兵家族,其家族先後效力過那不勒斯公國,教皇國,神聖羅馬王國,米蘭公國等等勢力。
他們的一切行動,都源自於金錢的誘惑。
在為米蘭公國效力期間,弗朗切斯科拋棄了自己原本的妻子,與當時的米蘭公國維斯孔蒂嫡女瑪利亞成婚。
在正統二十四年,維斯孔蒂去世,他沒有留下兒子,斯福爾扎就名正言順地竊取了米蘭公國的大權。
斯福爾扎與瑪利亞生了三個孩子,最大的馬麗亞十六歲,他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輕人,在蒙正第一次來到米蘭的時候,就被蒙正身上的東方韻味傾倒,成了蒙正的好朋友。
而斯福爾扎的次子,有著黑髮,黑眼的十二歲的魯多維科,更是自詡自己是東方人。
他瘋狂地迷戀大明的文化,為此他在六歲就來到了克里特島,在島上的大明學校,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