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陝西,山西一帶,那裡的荒漠化情況還不算嚴重,陝北的黃土高原,現在還是大草原,到處青山綠水。
如果繼續墾荒,將會變成後世的荒原,現在糧食充裕,在哪裡實行退耕還林,加快工業化腳步,也不會造成太大的震盪。
不過,這種政策的施行可不是那麼簡單,因為這涉及到了千家萬戶,甚至是勳貴,官員的利益。沒有完善的補償措施,只會讓這項政策施行不下去。
而如果全國性地退耕還林,各地的土地肥瘦不一,出產不一,需要制定相應合理的補償措施。
不患寡而患不均,任何一項全國性的政策,都需要經過多方評估和平衡,才能制定出來的。
而對唐賽兒和鄭英來說,他們現在如果沒有朝廷的支援,也根本無法向西繼續攻打了。
論火力,大明軍隊勢不可擋,可是這些士兵的人數太少了了。
幾十萬人,要佔領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在他們打的順利,但是也只是逮著聯軍的主力在打,他們根本顧不上那些小鎮和城市。
名義上,大明佔領了這些地區,但是如果連這片土地上的產出都控制不了,就算不上真正的佔領。
所以,在接到朝廷命令之後,他們就安穩地待在莫斯科和基輔,加強對地方上的控制。
能夠不用拼命,卻能享受戰勝的福利,就連軍隊也沒有意見。
唯一有些不甘的是郭昂,他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功勞能不能把成安伯換成成安候。
正統四十二年新年之後,一項項新的政策制定出來。除了必要的彈藥供應,朱瞻基要求唐賽兒和鄭英他們就近納糧,不再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向西方運糧。
只有那些商人們,在大明已經佔領了那片區域之後,開始向那邊提供各種商品。
而他們回來的時候,也往往會帶回那邊的特產,各種毛皮在大明非常受歡迎。
大明國內趨於平靜,但是因為這場戰爭還算不上完結,如今的歐洲猶如一個沸騰的油鍋,不僅沒有半點平靜,一點波瀾就讓這裡炸裂不已。
蒙特在去年春天又來了一趟歐洲,本來到了夏天的時候,他就該回去了。
可是東方打起來了,蒙特就被各國的使者在科隆給攔了下來。
這些人當然不是想要打劫蒙特,而是想要從他這裡獲得一些情報,知道大明皇帝到底想要幹什麼。
如果再來一場兩百年前的大劫,大明可要比曾經的蒙元強大的多,沒有任何國家有信心抵擋住大明的大軍。
曾經蒙元只是依靠輕騎兵的騷擾戰術,獲得一場場的勝利,最後面對歐洲的堅城卻無可奈何。
但是大明不同,這種完全不同的戰爭火力讓歐洲人毫無抵抗之力。
日耳曼人,波蘭人,立陶宛人,還有被歐洲人稱之為野蠻人的羅斯人,幾乎已經代表歐洲的最強火力。
但是他們在大明人的面前,一敗塗地。
現在的整個歐洲人心惶惶,生怕大明軍隊的西進。
他們的堅城,面對大明的火炮也無法抵擋,他們人多勢眾,面對大明可以射出幾百米的火槍,卻只是送菜。
根本無法打。
但是,大明是一個比歐洲各國更加文明的國家,那位皇帝陛下更喜歡談判而不是戰爭。
漢薩同盟原本只是怕大明毀壞了諾夫哥羅德,所以試探性地跟西征大帥進行了談判,卻沒有想到,大明竟然接受了他們的條件,不僅沒有破壞諾夫哥羅德,還讓漢薩同盟繼續統治那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