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皇宮。謹身殿。
朱瞻基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面,俯視著臺下的朝鮮王李弘暐和王叔李瑈。
朝鮮的間諜案,因為沒有成功,所以朱瞻基連幕後到底是誰都懶得去調查了。
像這種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案子,他們兩個人為了避嫌,肯定會不遺餘力將自己身上的責任撇清。
即便是查到最後,可能也會發現,謀劃人到底是誰還有疑點。
所以朱瞻基根本不給他們分辨的機會,直接讓他們出三萬勞力,去蘇門答臘島開採石油。
而且,這次不同以往。以往的時候,大明徵召朝鮮,東瀛的勞力,都會給王室一些好處,然後再將剩下的酬勞給個人。
但是這次,大明不給他們任何好處,只會相應提高朝鮮勞力的報酬。
所以得到了訊息,剛過完年,國王和王叔就連忙來應天府表忠誠來了。
朱瞻基需要他們的忠誠嗎?不需要!要不然,當初李弘暐舉國歸附,想要變成大明子民,朱瞻基也不會拒絕了。
朝鮮山多地少,人口眾多,一個個窮的家裡連口鍋都沒有。
這些人要是變成大明的負擔,會讓大明的老百姓生活水準下降一個檔次。
所以,只用微薄的報酬換取他們的人來創造價值,然後造福大明的老百姓,這才是硬道理。
不管朝鮮人也好,東瀛人也好,要變成大明人,先要接受大明的剝削,經過優勝劣汰,最後只有精英能變成大明人。
只要朱瞻基不切斷這個人才通道,朝鮮人,東瀛人就會自願接受這種剝削和選拔,並且為之而奮鬥。
就連朝鮮國主也想當個大明公爵就好,更別提那些老百姓有多麼羨慕大明的老百姓了。
高臺的龍椅上,朱瞻基再次拒絕了李弘暐想要歸附大明的提議,說道:“如今朝鮮百姓大多不會大明話,也就文武大臣會書寫,所以只有大臣們才符合入籍標準。但是朝鮮離開他們,豈不是亂成一團,所以在朝鮮百姓會說大明話以前,我們是不會要的。”
“陛下,朝鮮百姓困苦,還望陛下垂憐。”
朱瞻基說道:“再困苦也不是你們妄想竊取我們技術的理由。朕心情好,不想跟你們計較。不過,朕蹇義你們多看看專利法,智慧財產權保護法,要不然,以後面對朕的大軍,你們再說冤屈,朕可是不會心軟的。”
李弘暐跪在地上不起,哭泣說道:“陛下,如今朝鮮國力微弱,這些年向上國貢獻了超過五十萬勞力,如今國內民壯缺乏,就連婦女都要下地幹活。這一次又要出三萬民壯,實乃力不從心啊!”
朱瞻基的臉板了下來,厲聲說道:“你朝鮮人口近千萬,男丁足有四五百萬,即便去掉老人,孩子,也有兩三百萬,你現在跟我說沒人?”
李弘暐不敢再說,只能俯首哭泣。
其實朱瞻基很清楚,自己的確讓朝鮮現在苦不堪言了。雖然這些年他抽調的朝鮮人口只有五十萬不到,但是逃到大明境內的朝鮮人也為數不少。
這些人寧願前往通古斯城這樣的苦寒之地,也不願留在朝鮮。
更重要的是,朱瞻基要的民壯必須是年輕人,也就是十六歲到二十五歲之間的。
而這些人的缺失,讓朝鮮的人口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孩子數量減少,老人增多,他們根本看不到未來。
朱瞻基裝作悲天憫人地嘆了口氣說道:“朕也體諒你們朝鮮之難,這次徵召令後,五年之內,朕不再徵召民壯了。”
李弘暐叩首泣道:“小王多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