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兄弟十人,但是隻有五人有後,其餘五人不是未婚就死,就是死後無子。
當初的五兄弟分封南洲,以至於九個兄弟又全都封了過去,現在還空了一個地方。
空下的地方就是原本封給越王朱瞻墉的西北澳,那裡環境惡劣可耕種土地稀少,而原本成為經濟發動機的鐵礦石,如今還沒有被開挖出來。
這主要原因是如今真正的鋼鐵貨輪還沒有造出來,貨船的運輸量有限,從澳洲拉鐵礦石的成本,遠遠高於內地的成本。
只有等到真正的十萬噸級以上貨輪建成,那裡的鐵礦石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
因為那片土地荒寂,在朱瞻墉過世之後,那裡就被空了下來。
當初老四朱瞻垠抽到了墨爾本一帶的肥沃地區,可惜的是,他還沒有到南洲,就病死了。這裡後來就被封給了老七,淮王朱瞻墺。
朱瞻墺也在正統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嫡長子朱祁銓繼位淮王。
朱祁銓生於正統十二年,在應天府長大,到了二十八年,十六歲的時候,才被朱瞻基送到南洲淮州府就藩。
也許是被朱瞻基當初管教的太嚴,也可能是淮州府與應天府的差距太大。到了淮州府之後,他開始變的喜歡奢華起來,除了行事不敢逾規,變成了一個紈絝王爺。
淮州府也就是後世的墨爾本,那裡到處都是河流,肥沃的土地,還有不少小型金礦,當地非常富足。
但是那裡有一個極大的天氣災害,那就是颶風。
那裡的颶風雖然不像風城惠靈頓,芝加哥那麼出名,但是大風卻更暴虐。
特別是每年的夏季,十天有八天有風,還經常有颶風。今年那裡就遭受了多次暴風襲擊,當地種植的秧苗,都被颶風連根拔起。
更主要是當地入夏以後普降暴雨,到處洪水氾濫,除了牧場收穫了不少好處,農田幾乎都遭殃了。
朱祁銓寅吃卯糧,現在賬目補不上了,就開始著急起來了。
朱瞻基沒有心思給他擦屁股,即使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親兒子身上,他都不會照顧,何況是這個侄兒。
但是該照顧還是要照顧,不能讓皇族的形象損害了。
在這個時代,談民主是不可取的,沒有了階級的存在,老百姓自己都不依。
從底層向高層攀登,是每一個老百姓發展內心的渴望和追求,是每一個大臣奮鬥的目標,是每一個工匠改進技術的動力。
你真要來個萬民平等,只會讓社會大亂。因為人人都平等了,還奮鬥個什麼勁兒?
自由和民主,都是西方社會的上層,在佔據了食物鏈頂端以後,給老百姓的蜜糖。
他們佔據了社會的大部分資源,然後故作大方,說給百姓自由和民主,其實不過是用資本代替了權力和階層。
以後世西方國家裡面最具特色的美國和沙特為例,美國鼓吹自由民主,實際上還是少數人領導多數人,大部分人被代表。
而沙特,更是典型的大政府,階級分明,王室掌握所有資源的分配權。
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嗎?當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