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 (4 / 6)

經過一番商議,朱棣決定不僅要給一直跟著大明的忽魯謨斯和黑羊王朝一些好處,還要扶持已經被打殘的帖木兒各部落。

所以,朱棣釋放了不少波斯高原上的部落首領,他們原本準備作為戰利品,要被朱棣帶回大明炫耀的,現在卻讓他們回家。

忽魯謨斯勢力比較弱,即便給他們一大塊地盤,他們想要發展起來,也需要很多年。

而黑羊王朝為大明提供了不少火油彈,還將一處盛產火油的地方給了大明,現在也不能打壓的太厲害,該獎賞的還是要獎賞。

只能增強波斯高原上各部落的實力,才能讓他們抵擋住黑羊王朝,佔據更大的地盤,成為一方霸主。

至於波斯的東部,一大片區域被劃分給了印度各國,柯枝國獲得了一大塊肥沃的土地,其餘各國也能自由遷徙。

如今的印度還是奴隸制度,大片土地被王族佔據,無數的百姓只能作為奴隸為土王幹活。

他們獲得的土地可以作為獎賞,賞給立功的百姓,至於那裡守不守得住,就不是這些土王在乎的了。

為了劃分這些區域,當地的各大部落爭吵不休。朱棣也費盡心思,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算讓各部都接受了勝利分贓。

自此,大明將撤出所有的陸軍,只留下了一支五十條船,一萬人的海軍,分別駐守格什姆島,穆桑達姆半島,還有波斯灣深處的火城。

火城也就是後世的科威特,這裡不僅出產火油彈,還因為氣候炎熱,所以被朱棣命名為火城。

當然,這只是一個名字,實際上,當地只有一個小型港口,駐紮三千海軍。

穆桑達姆半島也就是迪拜東北的半島之尖,那裡駐紮了三百海軍,大部分海軍駐紮在格什姆島,這裡也是貿易中心。

除了大明海軍,印度各國留下了五千印度輔軍,協助大明海軍管理忽魯謨斯港口,維持治安。

朱棣離開忽魯謨斯的時間,已經是永樂十九年的十二月中旬,而且他並沒有直接回大明,而是繞過了阿拉伯半島,進入了紅海,前往蘇伊士。

在去之前,他就已經排除了使者,分別前往奧斯曼帝國和馬穆魯克王朝,讓兩國國王前來蘇伊士覲見。

馬穆魯克王朝的法拉吉當然期待朱棣的到來,甚至因為朱棣要擔當調停人,驚喜無比。

而奧斯曼帝國這個時候,卻因為國王“勝利者”穆罕默德一世的突然中風死亡,陷入了內戰。

未來的穆拉德二世與他的弟弟穆斯塔法,都知道了自己的大敵帖木兒國已經被大明滅亡的訊息。

他們都沒有親自過來,卻也都派出了使者前來蘇伊士。

但是,朱棣抵達蘇伊士之後,卻沒有見他們的使者,將他們驅趕了回去。

在蘇伊士,馬歡這個當初的五品通事,如今卻成為了鎮守一方的總督。朱棣這次也很是誇獎了他一番,在徵詢他本人意見後,決定讓他繼續擔任總督,一直到運河修通。

朱瞻基回國之後的兩年間,已經派了兩批工匠來到蘇伊士。他們一直在蘇伊士到地中海之間勘探,規劃最合適的路線和開挖方案。

如今,時機已經基本成熟。

隨後,朱棣以大明皇帝接見外臣的禮儀,接見了馬穆魯克王朝的國王法拉吉。

除了給法拉吉撐腰之外,朱棣這次另一個目的,就是想要讓法拉吉派人來修建運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