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 (4 / 5)

當張信他們佔據了這裡,不僅獲得了足夠的糧食和牛羊,也讓喀布林的守軍人心惶惶。

四月上旬,經過將近兩個月的行軍,大明的三萬步兵長途跋涉,抵達了喀布林城外。

他們這些步兵沒有攜帶任何攻城武器,但是每個人都對攻破喀布林城信心十足,因為他們有了新式炸藥。

秋明道長也不負眾望,在喀布林城外又配置了四百斤炸藥。一陣地動山搖的爆炸之後,喀布林城的南城被完全炸塌,而城裡的守軍倉皇北逃。

朱棣他們大軍並未前來喀布林,這也讓穆罕默德他們沒有遭遇太大的阻截,逃亡北方。

這也是大明故意為之,讓大軍前來喀布林耗費的成本太大,補給線拉的太長。想要讓敵人集中在一起,聚而殲之。

喀布林城淪陷,大明士兵劫掠了大批的財物,由內監他們運回南方,城市讓給了印度人佔領。

這個時候,德里蘇丹國已經徹底服軟,他們宣佈將棄信綠教,與印度人一同信仰印度教派。

這也代表著他們將會尋求與印度人的融合,而不是仗著蒙元人,突厥人,顯得比印度人高人一等。

除此之外,他們派出了代表,前往查爾朱參見朱棣,向大明表示臣服,並且自願進貢大批的金銀和美女。

朱棣這個時候並不願意節外生枝,他也不想幫印度人去除這個大敵,所以接受了德里蘇丹國的投誠。

他給德里人的投降條件也不算苛刻,只要求對方進貢二十萬兩黃金,十石寶石,五千少女,就既往不咎。

德里蘇丹國根本不敢講任何條件,直接答應了朱棣的條件,並且懇請今後也能與大明進行貿易。

這一點朱棣當然也答應了對方,這實際上也是大明想要做的。

接受了朱瞻基的薰陶,現在的朱棣可不再是一個經濟白痴,很清楚印度半島這個有數千萬人的地方,有多大的貿易前景。

透過貿易,大明不僅能將自己產品傾銷過來,還能控制這裡的經濟。

當德里人離去之後,他將視線看向了北方,等待著北路軍的信使到來。

這個時候明朝大軍已經從三面逼近了撒馬爾罕,相互之間取得了聯絡。

查爾朱也就是後世的土庫曼納巴德,這是阿姆河南側的一座大城。因為阿姆河的滋潤,這裡也是撒馬爾罕南部的糧食產區和屏障。

不過查爾朱這個城市只是原本牧民的聚居地,由於位於腹心,這個城市並沒有城牆。

朱棣率領大軍沿著馬氏哈德,馬雷等綠洲部落一路蜿蜒北上,所有的部落都主動臣服,獻上馬牛羊和糧食,再也不敢抗爭。

但是,不服的部落依舊有不少,他們搶奪了查爾朱的糧食和牛羊,拋棄了這個城市,在阿姆河的北側建立了防禦戰線。

阿姆河距離撒馬爾罕的距離已經不到六百里,屬於帖木兒國的核心地帶。大明的勢力再大,仍然有不少部落不願意臣服。

鄭亨在四月十三這一日,親自從東方的奧什山谷,穿越了崇山峻嶺,繞路三千里,抵達了查爾朱。

朱棣對鄭亨的態度非常滿意,雖然身為主帥,他帶領不到一萬騎兵,跋涉三千里,算是一場冒險。但是如今大明佔據了絕對優勢,周邊部落紛紛歸附,危險並不算大。

鄭亨沒有自大,自驕,依舊忠心耿耿,對朱棣這個皇帝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阿姆河畔,朱棣與張信,沐昕,鄭亨等一眾將領,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攻打撒馬爾罕的最後戰略。

四月十五日,鄭亨率領士兵只用了十天,就繞開阿賴山脈,又原路返回了浩罕。

經過五日的聯絡,總攻日期被安排在了五月初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