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戰事中,朱棣將會率領陸路大軍緩慢而堅定地一路北上,攻城略地。
而騎兵則會遊弋左右,進行掃蕩,而印度僕從軍則負責劫掠,運輸補給。
忽魯謨斯的大軍籌備已經進入了最後的階段,而遠在京城的朱瞻基也在算著日子。
大明的這次西征雖然算不上傾國之力,畢竟能派出的病理有限,還主要是以騎兵為主。
但是這絕對算得上是一場國運之戰,如果能將帖木兒國擊敗,就能把綠教擋在中亞之外。
在原本的歷史上,西北那裡的混亂和反叛,就不會再出現。
而就在十月初一,漠北已經開始飄雪的時候,鄭亨已經率領大軍從北明山出發,提前了四個月前往西北。
他不敢等到明年二月再出發,生怕戰事不利,或者是路途險阻,耽擱了行程。
雖然現在天寒地凍,但是沿途各軍衛補給已經到位。他們這十三萬騎兵只需要攜帶武器,輕裝上陣,寒冷的天氣不會成為障礙。
從北明山,他帶走了八萬騎兵,加上瓦剌一萬騎兵,韃靼三萬騎兵,朵顏三衛和遼東部落湊了一萬騎兵,一共十三萬大軍。
等到了西北,也會從西北各軍衛再抽調兩萬騎兵,湊足十萬騎兵。
而西北的吐魯番國,火州國,柳城國,他們雖然不會派兵出征,卻要負責在他們境內的補給。
當然,這些補給也是大明運到西北的,不過大明只是將這些糧草運到了嘉峪關和最西北的哈密衛。
剩下的路程,全部都是他們負責運輸。
不過他們依舊很開心,因為這三年來,大明往西北運送了如山的糧食和各種布料,這些都是西北各族最想要的交易品。
而現在,只要他們負責運輸,就能落下一半,不用他們出一兩銀子,他們如何不肯!
而西北勢力最大的東察哈臺汗國,他們不僅派出了大量的馬車,將棉花運到嘉峪關,將糧食運回去,還將會派出一支三萬人的騎兵參戰。
他們這些年被帖木兒國欺負的夠嗆,丟了河中地區的大片領土,早就跟帖木兒國勢不兩立。
陳誠這些日子一直在西北各國之間聯絡,除了這些國家,他甚至還遠赴金帳汗國,與金帳汗國的各部落進行各種貿易洽談,實際上是政治拉攏。
金帳汗國雖然是鐵木真的孫子拔都建立,但是兩百年過去了,當初的蒙古人優勢地位早就不復存在。
金帳汗國境內居民成分複雜,社會發展水平懸殊很大。有些部落文明不下於帖木兒國,但是也有很多部落在窮山惡水之間,過著原始生活。
到了十五世紀,金帳汗國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興起的白帳汗國所取代,蒙古人在中東歐、西北亞逐漸失去了控制力。
這種取代不僅僅是金帳汗國,實際上,帖木兒國原本就是西察哈臺汗國的一個部落,最後取代了蒙古人,成為了西察哈臺汗國的主宰。
正因為這種複雜的民族構成,所以大明西征帖木兒國,並不會遭遇太大的阻力,反而其他各族願意幫助大明,征討勢力最強大的帖木兒國,
朱瞻基對金帳汗國的態度,並不比帖木兒國更親近,因為如今的金帳汗國,已經徹底失去了蒙元人的傳統,並且向西方靠攏。
穆罕默德·月即別汗又譯烏茲別克汗,原為孛兒只斤氏。金帳汗國第九代大汗,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金帳汗國君主,從1312年至1341年一共執政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