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腦袋抽了,美洲那時候的確沒有馬,我早就知道,就是寫的時候忘記了,已經修改了過來。)
相比狄平夏在北方的順利,易信從進入當地人的勢力範圍,就遭遇到了重重的阻礙。
在歷史上曾經雄霸一方的阿茲特克帝國如今還沒有成立,還僅僅是剛發展起來。
這是因為在北方,一個個部落還處於原始階段。
但是在南方,因為氣候導致的文明發展比北方更快,已經有了明確的階級和統治階級,到處都已經形成了國家的雛形。
1372年,一位庫華坎與阿茲特克混血的國王阿卡馬皮奇蒂利登基。正值特帕尼克斯國與阿茲特克人進行擴張時,墨西哥谷東部的阿科華國逐漸強大起來。
兩國爆發戰爭,阿茲特克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戰爭勝利以後,特諾奇蒂特蘭也成為了一個大城市。
1426年,特帕尼克斯君主特佐佐莫克去世,特帕尼克斯國陷入內亂。
經過兩年的戰爭,阿茲特克人的新君王伊茨科阿特爾才最終獲勝,他整合了當時特諾奇蒂特蘭、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組成了同盟,並取得墨西哥谷地的統治權。
原先特帕尼克斯國的領土被三分,分別歸屬三個國家。特帕尼克斯國的國庫也被瓜分,特諾奇提特蘭獲得百分之四十,德斯科科獲得百分之四十,特拉科潘獲得百分之二十。
這三個國家結成的同盟,在接下來一百年年內將主宰墨西哥谷,並向沿海大舉擴張。在此期間,特諾奇蒂特蘭逐漸成為同盟中的主導力量。
但是他們的強盛也是印第安人最後的輝煌,因為到了十六世紀,也就是1529年。西班牙人的到來,徹底中斷了印第安人的發展勢頭。
這個時候的中美洲,有點像一千多年前的中國,部落之間形成了聯盟,但是有一個宗主國。
中國的盟主是周朝,周朝的統治被結束之後,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而中美洲的盟主是特帕尼克斯國,如今他們已經處於統治的最後階段。
因為今年已經是1421年。
受到特帕尼克斯國的影響,中美洲這裡的部落都經歷了一次時代的躍遷,這是中美洲各大部落發展的比北方更好的主要原因。
戰爭雖然會摧毀一些文明,但是也促進社會的發展,新文明的誕生。
特帕尼克斯國發展的越好,周圍的部落模仿的也就越快。中美洲的許多部落都已經不再是家長制。而全部劃分了階級,有了統治階層。
只不過,因為美洲沒有輪子,沒有車的出現,所有人都還被限制在一個地方。
沒有車輛的運輸能力,轉運能力,再大的勢力也根本無力向遠方征討。所以才形成了一個個部落,而不是一個龐大的國家。
易信登陸的區域是後世的薩里納克魯斯,這裡也是墨西哥地勢最窄,最平坦,土地最肥沃的地區。
他們的目標是瀕臨墨西哥灣的韋拉克魯斯,那裡也是“麥哲倫”記載的有象形文字出現的部落,疑似殷商後人聚集的區域。
但是,剛一上岸,他們就遭遇到了這裡瘴氣的侵襲,六千人有超過十分之一都病倒了。
熱帶雨林地區對任何不適應這裡氣候的人,都不是那麼的友好,雖然他們有了萬全的準備,準備了各種藥物,但是在這麼多人都病倒的情況下,他們暫時也只能駐守當地,然後派出人手探查周邊情況。
在原本的歷史中,西班牙人抵達墨西哥的時候,他們被當地的土人認為是“白神”。
按照這種邏輯,大明人登陸的時候,不被認為是“黃神”,也應該獲得更加友好的對待。
但是事實證明,這一切不過是樂觀的想法。當地的土人因為炎熱的氣候,比大明人略黑,但是還能看出是黃種人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