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 (5 / 6)

麒麟門因位於宋武帝劉裕初寧陵墓道的兩隻石麒麟而得名。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是為彌補和加強南京明城牆京城的防衛而建造。

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城高大概在8到10米左右,城牆上則寬6到8米。

這座城門因如今的朱高熾住在溫泉別院,加上江南一帶民眾進京,大多經過這裡,所以利用率非常高。

但是因為人流,車流太大,城門當初的建設有些狹小,所以準備拆除重建。

朱瞻基先讓文武百官檢查了這座要拆除的城牆,然後讓化學研究院的道士們,在主要節點,一共安裝了二十斤苦味酸炸藥和一百多個雷酸汞雷管。

二十斤炸藥也不過是小小的一桶,但是苦味酸炸藥的威力,還要大於後世著名的TNT炸藥。

這二十斤炸藥被引爆了以後,一段巍峨的城牆,應聲倒塌。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也顛覆了他們一直一來的心理假象。

城牆是他們心理安全的底線,但是實際上,在古代的戰爭中,也只有滅國之戰的時候,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大部分時候,奸細早就已經滲透了進來,讓城牆失去作用。

就像朱棣,要不是李景隆開啟城門,他能順利的當上皇帝嗎?不一定。

在他們心目中穩如泰山的城牆,現在面對新式炸藥,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城牆真的有作用嗎?

能夠讓這些大臣反思,其實已經達到了朱瞻基的目的。

人們的思維觀念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過來的,即使是後世,經過了二十年的改革開放,接受了那麼多外界的衝擊,也一直到了新世紀,人們的思想才轉變過來。

大明的宣傳能力當然沒有執政黨厲害,朱瞻基也沒有想過一開始就徹底改變所有人。

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在城牆之外建設新城。

舊城改造的成本,是遠遠高於在平地上建設新城的。在平地上建設新城,不管是一開始下水道鋪設,還是道路的擴寬,都不會有任何障礙。

而且,這些古城已經建設起來,雖然非常落後,但是依舊可以儲存下來,作為以後的景區。

而不是像後世一樣,拆,拆,拆……

一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連超過五百年的建築都少的可憐,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種文化的斷層,其實比經濟的發展斷層更加可怕。

經濟沒有發展起來,以後還能繼續發展,無非是時間的問題。

但是文化斷層一旦形成,今後想要在找回來,難度增加了無數倍,還不一定能成功。

火槍的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整個東方的戰爭模式。

這不是原本歷史中的只有幾千,幾萬火門槍,工匠不超過萬人。

如今大明的火槍製造,已經形成了規模化,制度化,標準化。不管是誰當政,都不可能忽略火槍的作用了。

以前的騎兵,可以強攻數倍於自己的步兵。但是現在,騎兵只剩下了機動性強於步兵。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