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朱瞻基的書信,他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能取代柳升,成為北路軍的主帥。
朝廷需要的不是一個只會打打殺殺的將領,而是需要一個運籌帷幄,能將大明北部,包括西北各部落籠絡住的將領。
雖然鄭亨覺得朝廷在西北耗費太大的精力不划算,那裡太窮了,根本沒有太多的利益,付出大於回報。
但是這件事卻是他擅長的,他也有把握能夠將那些部落全部分化收服。
這種信心來自於他這些年在北明山銅礦,與漠北各族的交往,能夠將北明山這塊大肥肉牢牢控制在朝廷的手中,不僅依靠的是十萬騎兵的威懾,更是靠他高明的手腕。
在他看來,其實草原民族比大明人更加容易統治,他們心思單純,屈服於強者,沒有太多的花花腸子。
一手拿刀,一手拿糖,軟硬兼施,就能很好地控制這些人。
接到讓他擔任北路軍主帥的訊息已經三個月了,鄭亨依舊沒有前往西北就任,這不是違抗軍令,而是故意為之。
大明在北部大約有二十萬騎兵,除了北明山的十萬,另外又五萬在北平,宣府一帶,有五萬在遼東至開平前屯衛一帶。
鄭亨要抽調十萬前往西北,這些士兵即使不統一訓練,也需要重新進行編營。
更主要的是,他不僅要帶大明士兵前往西北,更要從已經歸附的瓦剌,韃靼,還有朵顏三衛裡面抽調騎兵。
一方面是要消耗他們的軍力,不讓他們坐大。另一方面也是平衡漠北的兵力,不至於大明士兵抽調以後兵力空虛,讓他們有機可乘。
但是,給他們報酬,讓他們這些人幹活容易,給他們報酬,讓他們賣命,可就難了。
鄭亨這幾個月恩威並濟,一邊威脅,一邊利誘,這才終於將各部落說服,他們一共可以抽調三萬騎兵,三萬僕從兵。
而黑山頭(呼倫貝爾),就是他最後一處目的地。
兩百年前,鐵木真將黑山頭分封給他的大弟拙赤·哈撒爾,其餘部分分封給他的二弟合赤溫·額勒赤及外戚德薛禪家族,嶺東地區(大興安嶺以東)分封給他的幼弟帖木歌·斡赤斤。
兩百年的風風雨雨,蒙元人已經失去了大部分了嶺東地區,這片草原雖然依舊被蒙元部落控制,但是也是屢換主人。
永樂七年,韃靼部阿魯臺和傀儡大汗本雅失裡率兵出擊瓦剌,被馬哈木等擊敗,退走臚朐河(克魯倫河),黑山頭這片茂盛的草場,就成為了韃靼本部的天下。
阿魯臺雖兵敗,但未遭受重大打擊,仍自持力強,與明王朝為敵。七月,殺死明使郭驥。
八月,朱棣命率10萬騎徵阿魯臺和本雅失裡。丘福孤軍輕進,在臚朐河上游被阿魯臺和本雅失裡打敗,全軍覆沒。
這也是大明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場失敗。朱棣大怒,將丘家全家削爵流放。
永樂八年三月,朱棣率五十萬大軍征討阿魯臺和本雅失裡。
阿魯臺與本雅失裡分裂,本雅失裡率部西走,阿魯臺則率部東奔。明軍首戰本雅失裡,蒙古軍大敗,本雅失裡僅以7騎脫走,西入瓦剌。
朱棣復率兵向東,大敗阿魯臺部於興安嶺,佔領黑山頭。同年冬,阿魯臺被迫遣使貢馬,與明朝修好。永樂十一年,朝廷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第二次東征,也就是永樂十二年,這是太孫殿下首次在戰場上發出自己的聲音,也是大明火器的第一次大規模應用。
這一戰,打的瓦剌部死傷無數,倉皇而逃。
而後韃靼部阿魯臺趁機西進,擒獲馬哈木,並且將馬哈木送給了大明。
馬哈木在應天府被斬首示眾,瓦剌勢力大損,一部分部落西逃,另一部分歸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