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慈的任務就是如何利用電流的傳輸以及中斷來傳輸訊號。
而朱瞻基只記得一開始的電報機是透過訊號傳輸,在紙上打孔來區分字母。
但是在技術上,他是一點忙也幫不上。
將原理告訴了濟慈,朱瞻基就只能等他研究透徹以後,能用線路進行電報機的試驗。
至於無線電傳輸,那根本是不敢想的。
而朱瞻基的大部分精力,全部放在了男人最喜歡的玩具,真正的槍支製造上面。
不管是手槍也好,長槍也罷,其實製造並沒有多麼複雜。
在後世許多技術達人,自己用一臺車床,就能造仿六四,並且跟真槍差別不大。
槍支的好壞,主要作用在工藝以及材質上面,大不了就是質量差一點。
相比之下,子彈才是真正的難以製造,因為加工工藝和化學原料,即使放在你面前,你也仿造不出來。
就像底火用的雷酸汞,那玩意你不懂化學,根本不知道是什麼。還有子彈裡面的發火藥,那也不是不懂化學的人能造出來的。
但是,現在有了藍煙,這些問題她都能解決,朱瞻基也就要解決加工工藝了。
不管什麼槍支,主要就是由槍管,擊發連動結構,握把三部分組成。
在加工工藝上,擊發連動結構的設計和構架精密度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材質上,槍管的耐磨性最重要。
相比之下,握把的加工就簡單多了。
蒸汽機的發明,實際上已經解決了槍管的加工難度。
原來用水車帶動車床,經常會出現動力不足等問題。但是蒸汽機的動能轉換效率要高的多,這讓原本一些純鋼製造的槍管一次性加工,也變成了可能。
而且,現如今因為車床切刀的研發,發明的錳鋼,在製作鑽頭,刃具的時候,都有了新的突破。
也就是說,連槍管裡面的螺紋膛線,加工起來都不是問題。
這種工藝也非常簡單,只需要固定銑刀,然後在車床遞進槍管的時候,呈旋轉狀遞進就可以了。
但是再簡單,也需要對相應的裝置進行改進,使之能夠對配件量產化。
朱瞻基沒有想過能夠一次性造出能自動退膛彈殼的自動步槍,如今銅的產量還不足,彈殼還要進行回收,自動步槍更耗費資源。
在世界各國還沒有火槍的時候,一把毛瑟1898就能無敵於天下了。
槍支內部的聯動機構對外行來說一竅不通,但是對朱瞻基來說,卻沒有半點艱難。
他前世對世界各國槍支都非常熟悉,,閉著眼都能把一把槍拼裝起來,所以對這些配件都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