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喝完酒,又每人吃了兩大碗米飯,這才各自分別回家。
這一夜,于謙一宿沒睡,一直將這三本書全部看完,依舊激動地睡不著覺。
從這本書裡面,他知道了原來在大明之外,還有上千個小國,部落,而且每個部落,每個國家都不一樣。
他也知道了原來在大明之外,還有那麼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有無數的無主土地,等待大明的百姓去耕種。
杭州府這裡從宋代以後,就發展起來,一直人多地少。如果這裡的百姓移民出去一半,那不就是人人有其屋,人人有其地,再也不怕天災人禍了嗎?
他想到了這幾年朝廷一直在推廣移民,覺得自己實在有些後知後覺了。
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啊!
而王乾跟于謙一樣,他也是一直看書到了天亮,才從床上爬了起來,然後到河溝邊西了一把臉。
在他的內心裡,沒有于謙想的那麼憂國憂民。他更多地在想,然後參與進這個時代,順便改變自身的處境。
而從這一天開始,府學的學子們,談論的話題就從秋闈轉到了海外風情上面。
不管是那些對科考有把握的,還是沒有把握的,他們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能考上舉人,考上進士,然後為官,他們也想趁著年輕,去見識一下海外的風情。
即便是對科考沒有把握的,他們也想著跟著內監一起,將大明的絲綢,茶葉,賣到各地去。
自古以來,上有所好,下必行效。
朱瞻基原本以為自己要在春闈裡面加上海外的考題,會讓學子們不滿。
但是,當這形成了一種風氣的時候,反而會成為一股潮流。
任何時代,大學生們都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他們這些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見識到了海外殖民帶來的好處。
現在,對科考裡面加上海外概覽的考題,並沒有太多抗拒之心。
何況,這還只是在明年的進士考裡面加入,根本不影響他們秋闈考舉人。
而且,有半年多的時間,他們這些自視甚高的人,不相信自己會把這些記不下來。
除了朱瞻基,任何人都沒有想到,這股潮流一旦被帶動起來,在這歷史的大潮中,除了皇帝再也沒有人能制止下來。
只要皇室一直需要這樣的人才,不需要督促,不需要鞭策,所有人都會主動學習。
特別是那些心思敏捷,卻又一直科考不順的學子,他們更想早日讓這樣的考題往下發展,鄉試,府試,甚至是縣試都加入這樣的考題。
這樣的話,他們即使在八股文上沒有天分,也有機會能考上秀才,考上舉人。
當然,這股大潮如今還剛剛興起,沒有爆發出它的威力。
但是另一股大潮,卻讓大明艦隊一下子跨過了艱難險阻,來到了美洲大陸。
易信早些年的探索,都是隻派出幾條船,然後沿著海邊繪製地圖,將大海中的每個島嶼都記載下來。
所以他的行動一直很慢,三年的時間,也只是探索到了阿拉斯加的海疆。
但是這一次,他們帶著朱瞻基的任務,要勘測整個東洲大陸,加上艦隊的規模宏大,所以根本就沒有在已經探明的地區停留,直接沿著已經探明的珍珠鏈島(阿留申群島)駛向東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