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七十三章 處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三章 處罰 (4 / 5)

當然,在未來會取消所有人的特權,每個人都要納稅,這一步朱瞻基還沒有急著走。

以後,所有人的特權都會取消,包括皇族,宗室。

但是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現在,主要精力還是先放在禁止金銀流通方面來。

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朱瞻基接見了從林州返回的幾個內侍,他們帶來了劉萬的書信。

看到劉萬的書信,朱瞻基對他越發滿意了。

從這件事上,劉萬能夠想到他現在針對宗族的一些計劃,說明他是個有腦子的。

這件事雖然不大,但是確實是一件極具代表性的案子,這是宗族法度與朝廷法度一次碰撞。

雖然這個案子發生在朱棣剛登基的時候,但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件事並沒有過時。

如今的朝廷對天下的管理,基本上只是到縣一級,基本上,到了鄉里,就是實行的村民自治。

朱元璋時期,大明鄉間成立了無數的鄉老會,這些鄉老大部分都是由族長,解甲歸田的老兵們組成的。

他們擁有議事,處事的權力,甚至可以見官不拜。

鄉老的權力大小,基本上與本人的威望有關,他們在處理許多事務的時候,大都以過去的經驗或者是當地的習俗為依據。

這種處事方法的確有環節民間矛盾的作用,成為朝廷法度的有效補充。

但是,這中間當然也有許多碰撞和矛盾。

而且許多族長也因此作威作福,成為地方一害。

這個時候,朝廷並沒有一套完善的處理方案,即便是有了冤案,錯案,也無法進行修正。

皇權下鄉,對如今的生產力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朝廷如果想要讓皇權下鄉,耗費的成本絕對會大的驚人,而且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就是朝廷的官員不足。如果想要增加管事的官員,不是翻倍,甚至要增加好幾倍的低階官員。

其次,民智開發不夠,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識字,一輩子沒有出過縣,能有什麼見識?

想要讓他們接受朝廷的這一套,花費的精力就大的驚人。

所以,皇權下鄉不僅僅是制度問題,也不僅僅是成本問題,更涉及到了教育問題。

但是,透過這件案子,朱瞻基雖然沒有看到改變這一切的契機,但是最少能制定一份約束宗族勢力的律法,將一切法制化,而不是依靠人情化。

宗族勢力的歷史悠久,遠超國家的存在。在隋唐以前,宗族勢力的優先還要大於皇權。官員想要當官,依靠的都不是科舉,而是舉薦。

隋朝因為要改革,隋煬帝步子太大,扯到蛋了,直接被趕下臺,還成就了千古惡名。

唐代武則天時期,宗族勢力才真正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從那以後,科舉成為了官場的主要晉升渠道。

而宗族勢力在那以後,也逐漸被規範化,制度化。

宋代的范仲淹首創義田。

當時范仲淹雖然身居高位,生活日益富足,但他十分節儉,而且還把錢花在他認為最重要的地方。他省下一些錢財,來興辦義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