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半島。柯枝國。
自永樂五年,鄭和奉命在柯枝興建大明別宮,這座宮殿在永樂十三年耗費十萬民壯建成,永樂十五年,朱瞻基也曾下榻此地。
但是直到今日,這裡才迎來了它真正的主人。
朱棣的到來比朱瞻基當初要轟動的多,在他抵達之前,就派人通告了整個印度半島區域所有的國家,要他們前往柯枝見駕。
包括德里蘇丹國在內,他們都接到了大明使者的通知。
德里蘇丹國知道朱棣來此,帖木兒國當然也就知道了。而實際上,大明西征的訊息,從幾年前就已經傳了過來。
當初朱瞻基在忽魯謨斯,直接將當地的帖木兒國部落驅逐出了幾百裡。
帖木兒國就派出了使者前往大明,想要興師問罪。但是當他們到了大明,才發現,原來大明早就將他們當做了徵略的目標。
隨後,大明開始在西北集結糧草,西北各部也都知道了大明將要對帖木兒國動武。
在帖木兒國與大明之間,還有東察哈臺汗國分裂出來的奕力把裡等國作為緩衝。
忽魯謨斯戰役,讓帖木兒國知道了大明的火力威猛,不能力敵。
原本從西北進攻帖木兒國山高路遠,中間還有大片的荒漠無人區,帖木兒國不認為大明有能力進攻他們。
但是朱瞻基在忽魯謨斯的開戰,讓他們知道了大明有能力從海上過來,發動一場大型戰役。
帖木兒國的繼承者沙哈魯知道事態嚴重,一邊向大明派出新的使者,並且帶來了大批的禮物,另一邊,又忙著緊急遷移首都。
帖木兒在世的時候,他作為四子,封地在赫拉特。他跟朱棣一樣,搶奪了侄兒哈里的王位。隨後他將自己的兒子兀魯伯封到了帖木兒國的原本首都撒馬爾罕,自己將赫拉特作為新的首都。
赫拉特位於後世的阿富汗境內與伊朗交界處,這裡相比撒馬爾罕當然遠遠不如,但是撒馬爾罕那裡民族混雜,韃靼人,哈薩克人,突厥人,白帳人龍蛇混雜。
而赫拉特這裡的人口民族都相對單純的多,幾乎全部都是突厥人。
從這一方面來說,沙哈魯與朱棣兩個人在原本的歷史中,做的事情幾乎一模一樣。
他們都是第四個兒子,都是搶奪了侄兒的王位,也都因為統治問題進行遷都。
但是這一世,朱棣比沙哈魯幸運。因為他的孫子朱瞻基能幹,如今大明的國力,比遊牧民族的鬆散帖木兒國要強大的多。
大明如果從海上過來,距離海岸線不到兩千裡的赫拉特就會成為主要目標。
所以,沙哈魯被逼無奈,準備將首都再遷回撒馬爾罕。
朱棣抵達印度半島,帖木兒國就得到了訊息,他們將南部的大部分部落全部北遷,不想給大明留下任何一點補給,拉長大明的補給線。
伊朗高原山高路長,只要大明不能從當地獲得補給,就很難穿過整個高原,進攻到撒馬爾罕去。
但是帖木兒國不是大明,他們並不是一個強有力的政權,而是一個個鬆散的部落組成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