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部原本就生活中以葉尼塞河為主的八河地區,他們在蒙元大興的時候南下,佔據了新疆北部色楞河地區。
也就是說,後世的整個東西西伯利亞,一直到蒙古和新疆,都是他們的地盤。
永樂十二年,朱棣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翌年,馬哈木等人被阿魯臺抓獲,運到應天府賜死。
在馬哈木之後,他的兒子脫歡繼任。他立元皇室後裔脫脫不花為可汗,自為丞相。
但是瓦剌部落因為大明興旺而衰落,他們東部的部落許多都歸附大明,剩下的不想歸附大明的部落,退回到了八河地區。
他們已經不是大明的對手,他們的騎兵,面對大明的火槍,已經徹底失去了威脅。
但是在八河地區,他們依舊是毋庸置疑的霸主,不管是北方的野蠻人部落,還是西部的金帳汗國各部,他們都不敢與瓦剌人為敵。
唐賽兒他們五千人一路西進,帶著充足的,能讓他們食用一年的糧食。
朱瞻基對他們也是下了血本了,給他們每人按五百斤麥粉提供了糧食,還給每人準備了二十斤種子。
雖然這些糧食不足以滿足一年的需求,但是他們手裡有武器,有工具,北地的森林裡面有著數不清的獵物。
當他們一路西行,這些糧食,還有那些食鹽,布料,都成為了許多部落眼紅的目標。
但是他們人多勢眾,一般的部落根本不敢打他們的主意。
一直到他們橫渡葉尼塞河,抵達了瓦剌部落西部的外刺拉部落。
外刺拉部落居住在後世的德勒格爾河至葉尼塞河上游的原始森林中,住地為八河流域。
他們過著以狩獵為主、輔以漁牧的生活,為“林木中百姓”一部分。人數眾多,有“禿綿(萬斡亦剌”之稱。
在被大明驅逐出蒙古高原之後,他們不敢再東進,南下,只能躲在北地的森林中艱難度日。
對他們這些部落來說,不管是布料,還是食鹽,都是他們急需之物。
如今大明對待歸附的部落,願意提供各種精美的布料與鹽巴,包括香料。但是這些交易都被大明嚴格控制住了數量,他們自己吃夠,想要再轉賣就不夠了。
外刺拉部落野性未訓,不肯臣服大明,那麼他們自然也就沒有鹽巴可買,在他們部落之中,不少人都已經患上了無力症。
現實迫使他們只能向西南的白帳部落進行交易或者乾脆劫掠,那些哈薩克人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部落勢力,而突厥人更是抵擋不住他們兇猛的襲擊。
但是,他們只能欺負一些小部落,因為實力的緣故,他們並沒有直接進攻中亞鹽池的能力。
唐賽兒他們攜帶的物資,充滿了巨大的誘惑。
唐賽兒他們在一個多月的行軍途中,一直在進行各種戰術的演練。
大明自從有了可靠的火槍之後,各種陣勢的演練就變成以優勢火力消滅敵人為主,這些陣勢是不適合只有五十支火槍的唐賽兒她們。
但是唐賽兒她們並不需要研究野外的對戰,因為她們前往極西,建立唐林城的目的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征戰。
所以這一路上,他們更多地演練的是各種防禦戰。
林三雖然是這支隊伍名義上的首領,但是他能控制的人還不足千人,五千人分成了七個小團體,各有各的利益訴求。
謝正和與劉高早就得到了授意,一直在暗中挑撥各家之間的關係,不讓他們形成一個完整的團體。
他們本就是一個鬆散的聯盟,現在需要朝廷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即便是他們以後在唐林城站穩了腳跟,但是依舊需要跟大明的貿易,才能維持基地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