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財富的隱匿對社會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政府缺少調節力量,只會讓財富分配不均的趨勢越來越嚴重,所以必須要從一開始發展商業,就必須規範起來。
以前的時候,朱棣還在大明,他還不好動手,但是現在,真正的第一把火要燒起來了。
向勳貴要賬其實是一件小事,因為在如今這個時代,他們就是耍賴皮,也不敢真的耍到皇家面前。
朱瞻基要是當真了,強硬地去要,沒有人敢說不還。
限制金銀的流通,才是朱瞻基真正的目的。
只有將社會財富掌握在朝廷的手裡,才能讓這些金錢真正發揮作用,要不然,再多的金銀就是死物。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皇家的伸手問題。
大臣們,百姓們才不敢相信皇帝的品德。百姓,官員,商人都把銀子放進了銀行,要是一個明君還好,要是遇到昏君,把銀行的銀子看做是自己的銀子該怎麼辦?
所以戶部尚書夏元吉登時出列道:“殿下,萬萬不可,銀行乃是朝廷金銀流通之渠道,豈可與民間財富混為一談。何況如今銀行異地承兌手續費高昂,這也額外增加了商販的成本,導致民間交易萎縮。”
朱瞻基笑道:“愛卿所言有理,所以孤有意縮減異地承兌手續費,讓利於民。”
明明是要讓交易無處隱藏,增加稅收,但是朱瞻基的讓利於民說的天經地義,讓人啞口無言。
夏元吉又道:“殿下可知,為何太祖時期發行寶鈔,一開始尚可一對一,如今卻逐漸廢除?”
談經濟,朱瞻基可不會怕夏元吉這個古人,他笑著說道:“歸根結底是一個信用問題,紙質寶鈔因為濫發,導致了財富不均,引發了貨幣危機。”
雖然朱瞻基的話有些後現代,但是許多術語在他建立銀行的時候,就已經流傳開來,所以基本上每個大臣都能聽懂。
夏元吉點頭道:“貨幣的發行,主要就是信用問題,但是殿下若將天下財富匯聚銀行,這銀行的信用誰來承保?”
朱瞻基笑道:“孤可以立法,限制皇族向銀行伸手。”
“律法即可設立,當然可以廢止。”
說到底,這還是眾人信不過皇帝的人品,這現金,現銀可不是寶鈔,如果皇上真的耍賴,沒有人能制約皇權。
不過朱瞻基早有準備,開口說道:“所以孤準備籌備一座新的銀行,這個新的銀行,皇族只在其中佔據三成份子,不參與管理。”
夏元吉並不退讓,又問:“那由誰來管理,金銀轉運由誰承擔?”
朱瞻基說道:“在孤的設想中,這家銀行皇家佔據三成份子,勳貴佔據三成份子,剩下的由大臣與百姓募股。而皇家與勳貴都不參與管理,只有監督權,由戶部從民間挑選掌櫃負責經營。每年經營者需要向股東大會述職一次,彙報經營狀況。
至於金銀轉運,則必須要透過大明銀行來進行,除了大明銀行,任何機構和個人都沒有轉運金銀的權力。”
百官都是剛聽到朱瞻基的想法,哪有他想的那麼周全。夏元吉深知這個殿下不打無把握之仗,也知道他雖然年輕,卻老謀深算。
他不想直接抗命,只能用拖字訣說道:“殿下,此事乃是大事,非一日即可定下。臣需要召集戶部官員,對此進行細緻分析,才能給殿下一個答覆。”
大明銀行不管經營,只負責監管和金銀轉運。
大明發展銀行則是主要負責官員俸祿,財政撥款等。
大明商業銀行則是屬於皇家的私人銀行,內監用來賺錢的。
最開始,朱瞻基想的很好,給內監的銀行起名商業銀行,就是想要發展商業。
但是這個時代,沒有人敢把錢往商業銀行裡面存放,除了跟內監做生意的商戶,其他人有銀子也不會往商業銀行裡面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