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中也就是六點,六月的申中是草原氣溫下降的時辰。如今天長夜短,要到戌中才會天黑。
也就是說,瓦剌人預備了一個時辰的交戰時間。他們消滅不了所有的大明軍隊,所以用這一個時辰的時間來儘量殺傷大明士兵,然後趁著夜色逃走。
大明一方雖然不知道瓦剌人的具體戰術,但是軍威強盛,能以不變應萬變。
從佈局草原戰略開始,逼著瓦剌不得不戰,到現在忽蘭忽失溫將大軍各部佈置妥當,不管瓦剌人怎麼打,都不會超出大明的判斷。
雖然在戰術上有些被動,但是戰略上,已經完全佔據了主動。
瓦剌人不管怎麼折騰,除非他們能夠以三萬人大破明軍五十萬大軍,最起碼都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役。
大明輸得起,瓦剌人卻輸不起,因為他們一輸,好不容易聚起來的各部族就會分散開來。
來自斥候的快報一份份地傳達到了中軍大營,當獲知瓦剌大軍又捲土重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明白,大戰即將來臨。
當瓦剌大軍再次出現在北側的山崗上,他們的陣勢不再是鋪開一條長龍,而是排列成了三個攻擊型戰陣,三個萬騎各相聚一里左右,分別對應著大明的三軍。
朱瞻基哪怕不懂這個時代的戰術,也知道,現在這種陣勢,不會再是試探了。
朱棣看到對方的陣勢,立即大笑了起來,瓦剌人忍不下去了。
隨著一個個命令傳達下去,他身後的大旗一面面被支了起來。而大明的騎兵和步兵,也都擺好了架勢。
這種陣地戰,在大明與蒙元的交戰歷史上,很少出現過。
而大明,從來不會畏懼陣地戰。
相隔三里的距離,幾十萬大軍的對壘在夕陽之中形成了一股壓抑之極的氣勢,時間彷彿都已經凝固了。
所有士兵的臉色都非常嚴肅,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在下一刻會不會死去。
但是在這樣一個戰場上,沒有人會後退。因為前進不一定會死,但是後退肯定是有死無生。
“鳴鼓!”
隨著一聲令下,一百多面大鼓咚咚地敲響,而對方的陣中也傳來衝鋒的號角。
大明的騎兵緩緩從後陣變成了前陣,直接填滿了將近一半的戰場空地。如果讓大明軍隊集結完畢,步騎兵協同作戰,那麼瓦剌的騎兵再牛,也不會是對手。
所以,大明的騎兵一動,瓦剌人的騎兵就開始了衝鋒。
這一次,瓦剌大軍直接出動了兩萬騎,除了他們的左翼,大明的右翼那個萬騎沒有動,防備著神機營,剩下的兩個萬騎直接衝向了大明的左中翼的位置。
數萬騎兵的衝鋒,讓人馬猶如潮水一般衝了過來。
這一次,瓦剌人準備硬鋼了。
兩邊騎兵的衝撞,猶如巨浪翻滾,迅速在戰場中間形成一個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