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四年的正旦朝會,相比以往的大朝會,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朝會的前半階段,主要是對上一年的總結,而後半部分,是對新年工作的安排。
與往常不同的是,朱瞻基第一次作為主官,正式列席了朝會。
奉天殿的大殿一共有三層,第一層是朱棣和他身邊圍著的幾十個傳令太監。第二層的臺階上,有作為太子的朱高熾與錦衣衛一席人等。
往常朱瞻基作為太孫參加大朝會,他的席位在朱高熾的對面,分列朱棣左右兩邊,並沒有發言權。
但是這一次,他作為海軍司令,大都督,位列武將勳貴前列。
在大朝會上,朱瞻基總結了去年海軍組建的歷程,並且就海軍與水師的區別,指揮構架的區別,作戰方式的不同,進行了一番闡述。
最後,他也代表海軍做了新一年的工作展望,並且就新年後的軍事行動先提了一個醒。
如今一萬多倭寇被抓到應天府,莊敬代表大明與東瀛的談判進展不順,還發生了衝突。
東瀛的使節和留學生們,經常沒事就到皇城外哭訴,他們不提倭寇,不提賠償,只是訴說對馬島民眾的無辜。
雖然這些事狗屁倒灶的,但是應天府可不僅僅是大明一家,還有數十小國的使節,為了國際影響,大明也不能做的太過分。
這邊受了氣,那邊當然想要發洩一番。這個時代的文人們也都剛剛經歷了元朝統治的崩潰不久,對異族可沒有什麼仁愛之心。
話說回來,自古以來的文人們,其實都是極端的利益主義者,講仁愛,也要看看有沒有利益啊。
現在除了少數受到賄賂的文人會提東瀛人說幾句話,大部分人其實都是贊同對東瀛動武的。
聽到朱瞻基提出來有心在年後懲罰東瀛,有無數的人已經在計劃,該如何在這件事裡面也撈上一筆軍功了。
今年的新年比往年還多了一點不同,那就是因為將勳貴子弟收容了不少,今年千方百計,託了關係來給朱瞻基拜年的人又多了不少。
這半年來,幼軍的勳貴子弟營可謂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原本是從羽林衛挑選出來的一幫中級軍官,經過了幾年的摸爬滾打,對朱瞻基的訓練意圖有了充分的瞭解。
他們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規範,目的就是打造一支具有綜合實力的軍人。
特別是經歷了前甲字連被各軍衛爭奪以後,他們已經明白了朱瞻基想要將種子播撒到各軍衛的用心,對戰士的要求更高了。
雖然勳貴營的要求比孤兒營低一些,但是兩邊都是用同一操範規典,加上兩邊相互的競爭,即使是勳貴營的子弟也輕鬆不到哪裡去。
即便有一些受不了幼軍的約束,也被家長打的不敢說不來。
而只要來了,每個人都要些臉面的,每次小比輸要到對方軍營吃殘羹剩飯,還要打掃一旬的衛生,凡是要點臉面的人,都會主動地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