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二,除了必要的巡邏戰艦和留守人員,所有的海軍士兵被轉移下船,集中在了濟州郡首府以西的一片空地上。
這裡是原本是濟州島出口馬匹的養殖場,現在被徵用了下來,目的就是要舉行興師動員大會。
這個時代的人們在智慧上可能不比後代人差,但是見識上就要差的遠了。
許多人在當兵之前,生活範圍就幾十裡,見過的人不超過一萬。他們沒有讀過書,能接受的資訊就是長輩們講古,或者聽書。
所以他們容易受到蠱惑,也容易隨大眾。因為體驗不到人生的快樂,除了傳宗接代的任務,他們根本不怕死。
不管什麼時候,大軍出動,都要興師動眾,寫一篇徼文,念給所有人聽。
這個徼文的目的,就是讓所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打仗,到底是不是正義之戰。
不要以為這不重要,相反,這非常重要。
但是說的到底是假話還是真話,士兵們信不信,就要看寫徼文的人的水平了。
鄭和不愧是個文武全才,他寫的徼文不僅淺顯易懂,還熱血激昂。他將這幾十年倭寇對大明的劫掠粗略統計了一番,挑選一些悲慘的往事唸了一番,就勾起了所有人的奮戰之心。
一百多個內侍排成了一條長龍,分列隊伍的前端。鄭和念一句,這些內侍們就將他的話重複一遍,保證所有人都能聽到。
剛打了一個大勝仗,士氣正是高昂的時候。當聽到這些倭寇的老巢就在東北五百里處,島上不過一萬餘人,還關押著一百多大明的工匠之時,所有人都情緒高昂地高呼:“大明萬勝!”
這雄威的氣勢讓溜在一邊觀看的早田左衛門面容失色,以前被他看做弱雞的大明人,當彙集在一起的時候,竟然如此強大。
雖然他們這些倭寇更兇殘,但是現在大明有了不用靠近就能殺敵的火銃,他們的勇猛早已沒有了用武之地。
這天要變了啊!
鑼鼓震天,除了在島上留下了大約一萬人計程車兵,看守這些手無寸鐵的倭寇,還要徵集馬匹,其餘人等全部又回到了船上。
大軍緩緩出動,這次的目標是已經被宗氏家族統治了五百年的對馬島。
雖然這次的攻擊在朱棣的計劃之外,但是朱瞻基相信,攻打下來對馬島,朱棣絕對不會生氣。
因為這本來就是攻略東瀛計劃裡面的一部分。
天公不作美,大軍起航不到一個時辰,天色就陰了下來。隨後,就下起了冰雨。
更不利的是,原本的西北風又轉變成了東北風,整個艦隊都是在逆風行駛。
這也就導致了整個艦隊只能走之字形,原本五百里的行程,這一下一千里都不止,而且速度還非常緩慢。
原本計劃用一天半時間就能走完的路程,這一次要走四天到五天的時間。
不過朱瞻基並不打算退縮,這個季節向北航行,本來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他可不願意因為這點困難,就放棄佔領對馬島的計劃。
在新年之前攻打下來對馬島,對於後面大明與東瀛的談判,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