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八,經過兩日的清點,大明水師這次的戰利繳獲各項資料都出來了。
首先是戰俘。根據多方統計,這次的倭寇總人數應該在一萬零五百人左右。如今打撈上來屍體三千五百餘,俘虜六千八百餘人,總數相差不大。
至於差的兩百人,也可能是沉入海底,被魚吃了,也有可能少數趁著天黑潛伏上了島,但是不影響大局了。
其次,繳獲完好千石船三十一艘,另有二十餘艘可修復,另有四十艘沒有利用價值。
除了戰艦,艦隊還繳獲了大約十幾船的物資,除了兩艘從東瀛過來的補給船,其餘都是倭寇在朝鮮沿海劫掠而來。
朝鮮濟州牧使李全還想要回這些戰利品,但是沒有得到朱瞻基的授意,沒有任何人敢說把這些東西還給朝鮮人。
而朱瞻基,根本是李全見不到的。
還給他們,想的美啊!
在他的統治下,大明艦隊永遠不會再是隻要面子,不要裡子的冤大頭了。
雖然繳獲了這些物資,但是對於大明來說,這場仗還是虧錢的,虧的還不少。
十萬戰士的嚼用就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那些損壞的船帆也不在少數。
當然更重要的是,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消耗增多的彈藥和彈丸。
彈藥暫時無法補給,只能用備用的,但是濟州島有許多火山岩形成的石頭堆,這些在後世特殊的地理環境,被朱瞻基一聲令下,就地取材,挖了無數用來製造炮彈。
而人手就用那些廉價的本地人,,只需要管飽飯,他們的幹勁就非常大。
為了補充這些彈丸,船隊準備在這裡多停留五天,同時,艦隊依舊封鎖了整個濟州島附近的海域。
朱瞻基不願意跟那些聞訊而來的朝鮮人打交道,一個是犯朱棣的戒,更主要是他不願意讓對方繼續問他要那些戰利品。
現在打仗都還在虧本,這些虧空誰來給大明補?
當然,朱瞻基也毫不客氣,讓對島上牧情比較熟悉的常坤他們,將島上那些養殖大戶的矮馬,以差不多半價的價格,強行買了下來。
這些矮馬雖然行路,拉貨都差強人意,但是在交趾,西南那邊多山的地區走山路,還是很受歡迎的。
對於這一切,李全雖然看在眼裡,卻也不敢再說什麼。
他已經看明白了,這位太孫根本不把朝鮮放在眼裡,如果他再敢嘰嘰歪歪,恐怕就見不到故土了。
不管怎麼說,對方剿滅了倭寇,拿走一些戰利品,似乎也不算過分。
當然,他不會知道,被大明軍隊隔絕的高乙德,已經決定了放棄朝鮮這個小腿,來抱大明這個大腿了。
要不是朝鮮人在島上還有近千人計程車兵,朱瞻基早就想把他幹掉,省得以後還要給朝鮮人一個解釋。
一千人還是稍微有些多了,加上島上還有不少人是親近朝鮮的,他總不能把所有人全部都殺光。殺光了,以後誰還幫大明養馬養豬呢!
還別說,這裡島上養的黑皮瘦豬,味道還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