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這艘船,跟他登上自己的遊俠號有著同樣的驕傲。
看到這樣的巨型船隻,朱瞻基真的有些驚歎如今工匠們的精湛技藝。
不過這種船對於資源的浪費也是巨大的,像船隻外殼的巨木,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參天大樹。
朱瞻基懷疑,後世再也造不出這樣的寶船,一方面是技術的失傳,更多的可能是以後再也找不到適合建造寶船的巨木。
寶船甲板是個凹字形,中間低,兩頭高。船艉位置甲板以上就有四層,與中間甲板的落差就將近十幾米。
第一次登上這樣的巨船,朱瞻基被徹底地震撼住了。雖然在後世他見過無數比這艘船更大的船,但是遠沒有這艘船給他的震撼更大。
鄭和卻對這種船已經習慣了,因為他出使西域,一般就是以這種寶船作為旗艦。
光是這一艘船,航行期間就需要超過四百名的水手,兩班倒,就需要近千人。再加上維修人員,後勤人員,這一艘船可以裝載一千兩百人以上。
“殿下,可否想要到處見識一下?”
朱瞻基這才回神,看了看四周興奮計程車兵們說道:“一切以出征為重,待船隻起航,孤再到處看看。”
鄭和笑道:“那還請殿下親自敲響出征鼓,以壯士氣。”
這一次,朱瞻基沒有拒絕,在鄭和和寶船指揮使石國瑞的帶領下,沿著木製的樓梯一直登上了船艉甲板最上方的樓頂。
三面大鼓被架在距離甲板大約五六米高的高臺上,這一次,朱瞻基只是跟一位身強力壯鼓手一起上了高臺,然後站在了直徑將近兩米的大鼓前面。
大明的鼓聲都有明確的規定,出征,慶典,祭祀都有不同的節奏。
朱瞻基對這些並不陌生,只是跟鼓手確定了一下,就雙手執起了鼓槌。咚咚……咚咚咚……的鼓聲就響了起來。
上千將士聚集在了甲板上,紛紛單膝跪地,大聲呼喊:“大明萬歲,大明萬勝。”
連呼三聲之後,另外兩面大鼓跟著朱瞻基的節奏也敲響了大鼓,鼓聲越傳越遠,其他船隻上面的大鼓也隨之敲響。
在整齊的鼓聲中,所有計程車兵都快速地行動了起來。他們或者奮力起錨,或者奮力起帆,或者奮力在接近水面的船艙裡蹬動著船兩側降下去的明輪。
這種大型海船在沒有進入行駛節奏的時候,啟動是最麻煩的。光是想要讓這個龐然大物動起來,就需要無數的人力來共同努力。
按照船隊的編組,已經有其他的船開始慢慢駛離港口。在整齊的鑼鼓聲中,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旗艦也開始緩緩啟動了起來。
朱瞻基將鼓槌交給了鼓手,下了高臺,看著一面面硬帆升了起來,心中激盪不已。
這麼大的船,就是這個時代的奇蹟。有他在一日,就絕不會讓這個奇蹟消失。
趴在半人多高的護欄上,朱瞻基探頭看著十幾米長的整棵樹做成的船舵在水裡面調整著方向。一清子和玄真緊緊拉著他的腰帶,生怕他不小心翻了下去。
在沒有通訊系統的年代,從船頭的瞭望塔上的引導員,一層層地將船隻的方向調整傳到船尾下面的船舵室,就需要十幾個人一起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