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本就是我大明不能令行禁止之地,只要能學我文萃,說我大明話,尊我大明禮儀,他們就自然會心向大明。何況,朝廷也不會缺了制約的手段。如交趾一地,如今雖設承宣布政使司,每年耗費超百萬,稅收不過七萬兩,這就是因為管理手段的不到位,造成的得不償失。如果將英國公分封此地,他自然會盡力發展民生,對反叛勢力趕盡殺絕,穩固統治。真能控制此地,以後我大明又會多一財源,若他不能控制此地,屆時再換人去討伐也是一樣。”
現在我大明耗費的每一筆軍費,都是從我們的國庫裡出。但是實行了不同的政策,英國公怕是傾家蕩產也要打贏這場仗,我們現在花的銀子,以後他還要一點點還回來,何樂而不為呢?”
朱棣又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分封有弊有利,此乃國本,不可不慎。想要保證絕對的控制,就不能有任何的鬆懈。我怕此例一開,人心不穩。”
朱瞻基笑道:“如果人人都能像英國公一樣立下如此功勞,封無可封,那麼,分封豈不是最佳的手段?我們控制局勢,制定規則,所有人都只能按照我們的規則來行事,本就立於不敗之地。孫兒忘了在哪本書上看過一副對聯,願與爺爺共賞。”
朱棣點了點頭,朱瞻基就把幾百年後林則徐的那副對聯拿了出來。
“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財做什麼?愚而多財,則增其過。這雖然是民間富民遊戲之作,卻也有其道理。”
朱棣將這副對聯又重溫了一遍,哈哈笑了起來。“的確是豁達之人,其志可嘉。不過,國祚延續,可要比一些浮財重要的多,不可一概而論。”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天下無永續之朝,再好的制度,總有不合時宜的一天,我們能考慮好現在的事,將來二十年的事,就已經了不得了。想要永續江山,靠的不僅是富足的國庫,不僅是強大的軍隊,也僅不是良好的制度,更是靠我們一代一代地盡心管理,然後培養合格的繼承人。”
朱棣這個時候越發開心了,臉帶笑意地說道:“有孫如此,朕心安矣。身為一國之君,絕不能怕出問題。天下之大,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越怕就越有可能出事。怕的只是沒有解決問題的手段,甚至是做出愚蠢的決策。最少在你這一代,朕是不用擔心了。既然群臣都等著看朕的決定,那麼,朕也就不讓他們失望。想當第二個英國公,就看他們有沒有這個能力了!”
再次進入文華殿,朱瞻基不經意地對敬妃的方向點了點頭,她立即激動地低下頭去,不讓人看見她的表情。
午宴時,朱棣顯然情緒很好,還笑著勉勵了朱高熾一番,讓他頗有些受寵若驚。
而吃過午飯,朱棣簡直一刻也不想等,直接讓人安排護衛和明輪船,又叫來了大半個朝廷的文武大臣,一同前往方山窯。
朱高熾一開始還疑惑發生了什麼事,聽了朱瞻基的解釋,也沒有明白水泥是個什麼東西,神色間也有些不以為然。
朱瞻基已經懶得糾正他的思維了,對這樣一個思想僵化的人,說再多也沒有用。
方山窯這邊,得到了內監提前通知的羽林右衛將整個方山窯這裡嚴密地保護了起來。
但是孔誠就有些著急了,因為第二窯的石灰剛燒出來,還沒有來得及試驗。
而窯洞邊,也就蓋起了幾個塢堡樣式的圓形矮牆,也都還沒有來得及試驗呢!
這個時候皇上就過來了,會不會覺得他們沒有盡心盡力呢!
實際上,朱棣還沒有想過太多的功能,只要這個水泥能修路,修橋,修河堤,就已經足夠他滿意的了。
而水泥的堅固性也讓沒有見識過的群臣都驚訝無比,想著那到處都是的石頭,燒製以後就能碾磨成粉,然後加水加沙凝結,又能隨心所欲地變會像石頭一樣堅硬的東西。
在他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聲中,甚至有人提到用水泥給朱棣築一個比山還高的雕像,而朱棣竟然也大為心動。
這就讓朱瞻基有些汗顏了。在沒有足夠的鋼筋為骨的情況下,建一個全混凝土的幾百米雕塑,怕不是沒建成就要倒塌,那個時候,倒黴的不知道是哪一個了。
所以聽到這樣的提議,朱瞻基立馬以水泥效能還沒有完全研究透徹給否決了。
並且要孔誠研究能替代鋼筋的鐵竹當做筋骨,在朱瞻基的印象裡,似乎曾經建設樓房,都有用竹子替代鋼筋的歷史。
目前來說,這種初級的矽酸鹽水泥,也就只能修路,修橋,修河堤這些基礎作用。並且還只是小橋,因為標號不夠,想在長江裡修一座後世那麼大的長江大橋,是不可能修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