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太監和錦衣衛同呼散朝,奉天殿立刻變成了菜市場一般喧鬧。文武百官之間相互問候新年好,紛紛還長揖行禮。
朱瞻基年紀最小,輩分最低,雖然身份高,職位高,但是別人行禮,他也要全禮相還。
這一番拜年下來,臉笑僵了,腰也感覺要斷了。
初一不拜年,從初二開始,朱瞻基帶著一幫弟弟妹妹,就開始了走親戚。
朱高煦還沒有離開京師,他也不敢大意,凡是出門,身邊的護衛都是嚴陣以待。
不過朱高煦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忙著招兵買馬,他的應酬也不少,加上沒有抓到朱瞻基的把柄,所以也沒有來找朱瞻基的茬。
今年既然已經要給他選妃,那麼他走親戚的時候,自然也就多了一方面的應酬,不管是去到舅舅家,還是去到表叔家,那些女眷都會向他推銷一些大家閨秀,小家碧玉。
朱瞻基也是來者不拒,承諾只要能進入最後的晉嬪階段,絕對會留在宮中。
他也沒有忘記孫嫻,在初九這一天,還專門帶著孫嫻到他的外祖母家裡,跟她從山東趕來的父母見了一面。
孫嫻自十一歲入宮,跟自己父母見面的次數就屈指可數。以至於她還能認出自己的哥哥,卻連幾個弟弟都不認識了。
雖然在宮中被教導的波瀾不驚,但是人之天性猶在。此番相見,她與母親哭作一團,好一會兒才平靜,與母親竊竊私語起來。
朱瞻基的外祖母一直很喜歡朱瞻基,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太囉嗦。
特別是孫嫻又是她送進宮的,現在見朱瞻基對孫嫻還滿意,她就更倚老賣老起來,處處居功。
朱瞻基也不跟她計較,反正她又不是想要索求什麼,還不讓她一個老太太自得其樂,自我陶醉一番嗎!
孫嫻的父親孫忠倒是個老實人,面對朱瞻基這個比他身份高了太多的太孫,雖然未來會是他女婿,卻也不敢有半點不恭。
朱瞻基耐著性子陪他聊了一個時辰,中午還跟他共進了午餐,吃過午飯才找了個藉口先離開一會兒,到徐家家廟去拜見徐家三姨奶。
這位三姨奶也是一個奇人,她們四姐妹,一個皇后,兩個王妃,她卻矢志不嫁。
徐皇后去世後,朱棣想要立她為皇后,卻也被她拒絕,只願意青燈古佛度過一生。
朱瞻基小時候跟她見過幾次,知道徐皇后很是心疼這個三妹。她對小時候的朱瞻基也很親近,所以朱瞻基對這個品貌高潔的三姨奶也是很尊敬。
凡在京城,一年也總要見上兩次,給她送一些宮中用度和西洋玩意。
禮物送到,朱瞻基隔著窗子跟她閒聊了幾句,又才告別,在街上閒逛了一圈,回去接了孫嫻一同回宮。
年過了,各項計劃也該到了實施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