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到了倉庫裡面,朱瞻基帶著朱棣來到了一臺簡易的驚人的車床前面。
說是車床,其實是有些誇張了,這就是五根打磨的方鐵,兩頭被固定在一個框架上。
中間的三根呈品字形,固定著一個夾具,夾具的中間,是一個空心的通槽,被固定了兩個軸承。
然後,就是大大小小的齒輪,一個卡一個,從最上面一直連到最下面。這將近二十個齒輪,組成了一副工業時代的另類震撼。
在最下面一個齒輪的中間,鉚上了一個反向的鐵棒,鐵棒的頂端,橫著一個稍小的鐵柱。
除了朱瞻基他們幾個人,其他人都沒能看懂這是什麼東西。
朱瞻基對著馬迪說道:“把滑輪放下,上去蹬幾圈。”
馬迪立即又興奮地坐在一個三角形的軟墊上,雙腳蹬在了齒輪上面的鐵棒,兩條腿飛快地蹬動了起來。
大齒輪帶動小齒輪,然後小齒輪又帶動大齒輪,齒輪的配比嚴格按照力能進行帶動。
雖然這種力量遠遠不如電機的力量,也不能進行復雜的加工。
但是,當夾具飛快地轉動,帶動了中間一根直木棒也飛速轉動,然後馬致才手握靠近胸前的一根擺杆,沿著五根鐵條最前面的一根,將固定住的一個刃具慢慢遞進,那根木棒立刻就被刨出了木花。
木棒遇到了高溫,慢慢的開始冒出了青煙,也散發出一股清香的松木香。
馬致才目不轉睛地盯著木棒,慢慢用力,很快就把木棒切削成了一根圓形的木棒,比任何工匠費力打磨的還要圓。
這還不算完,他又把夾具對面的另一個夾具慢慢向轉動的木棒遞進,這個夾具上面只有一根固定好的鑽頭。
這個鑽頭並不是特種鋼,目前特種鋼也沒有研發出來,只是普通的細鐵柱,前面被馬致才手工打磨成了螺旋形的鑽頭。
這種鑽頭鑽鐵是鑽不動的,但是普通的松木卻不在話下。
隨著鑽頭的遞進,木棒的旋轉,鑽頭輕易地在木棒的中間鑽出了一個細洞。鑽到還不到一米深的時候,鑽頭的長度已經到底,馬迪氣喘吁吁地停下了蹬動,馬致才將木棒重新換了一個頭。
這個時候,不僅僅是朱棣,就連其他人也都看出這臺機器的妙用了。將此前的工序重新又走了一遍,最後,一根大約一米三長短的空心木棒就製作成功。
朱瞻基將這根木棒遞給了朱棣,笑道:“皇爺爺,你看,這像什麼?”
朱棣沒有回答,手舉這木棒,用眼睛看了一下中間的小孔。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放下了木棒問道:“木棒易切,鐵棒難鑽啊!”
朱瞻基笑道:“我們現在已經能切木棒了,離切鐵棒還遠嗎?給孫兒最多兩年的時間,我能讓大明以後有用不完的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