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怯怯的聲音傳了過來。“太孫……殿下,小民做完了。”
朱瞻基楞了一下,回首看著門口的馬迪,心中滿是震撼。“你全部做完了?”
他對數學本來就不精通,能記得的方程式都是自己比較熟悉的,其中有幾個都是多元一次方程式。
比如測定亞洲和南美洲之間的航行時間,這可不是在平面在上測試,因為地球是一個圓形,兩點之間並不是直線最近。
這裡面要考慮弧線變化,時區變化,航行速度,才能精確計算出兩點直線航行的時間以及抵達時間。
即使在現代,一個大學生想要準確計算出各種條件下的結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別說現在的人了。
而現在時間才過去了不到一個時辰,他就把十幾道題全部解了出來。
看著這個有些怯懦的小傢伙,朱瞻基真的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快拿來我看看……”
十幾道題目都整整齊齊地寫出了答案,雖然中間所有解題方式朱瞻基有些也看不懂,但是結果無一錯誤。
在這個時代,想要找文采斐然的人,一找一大把,但是像馬迪這樣的數學高手,幾乎沒有。
數學是理科的基礎,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中國古代,雖然數學的發展在元代以前取得的成績非常大。但是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數學過分的輕視使得科技的進步變得舉步維艱。
從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可以明顯看出,數學和人文科技一樣大多數都是注重直觀的總結、經驗的歸納,而缺少嚴謹的思維與邏輯。
這也是許多人評價中國古代只有算數,沒有數學的根本原因。
算出一個結果,所有動算數的人都有可能做的到,但是,沒有一個人能整理出相應的邏輯關係,這是一種悲哀。
所以,朱瞻基對馬迪這樣的人很重視,特別是,他還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還具有可塑性。
抬起頭來,朱瞻基看著馬迪,笑了起來說道:“孤的幼軍如今還缺一個數學教習,你願意來幼軍嗎?來了之後,除了擔任教習,你還需要跟他們一起學習和訓練。”
馬迪看了看馬致才,連忙拱手作揖說道:“小民願意。”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那好,明日你就搬到農莊來住,跟他們一起訓練,同時,準備一下你的數學知識體系,由淺到深教會這些幼軍。你如今才十五歲,待你束髮,孤會給你一個好前程。”
朱瞻基的幼軍如今可成了一個香饃饃,因為在北征過程中發揮出來的巨大作用,將近兩百個幼軍全部被要走。
但是這還不夠,全大明不算衛所,就有兩百七十多個軍衛,一百多萬大軍,加上衛所,軍隊人數超過了兩百八十萬。
等於說,幼軍的這不到兩百人,連一半的缺口都沒有填滿。
他們又注意到了朱瞻基在農莊還剩下的這四百多個幼軍,哪怕丙子連的人還不當大用,但是已經訓練了四年的乙字連,如今也已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