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武英門外的林蔭道一路西行,都可以遇到手抱奏摺的大臣們在武英門外等候覲見。
朱瞻基還沒有參政,那些大臣們見到朱瞻基,一個個都是躬身行禮,卻沒人開口搭話。
無故搭訕太孫,就會被認為包藏禍心,這可是大罪。
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皇子皇孫被大臣蠱惑,另一方面也是老朱家對繼承人的防範。
朱高熾還是在監國時期,就因為私下接見了彙報工作的解縉。在歷史上解縉因此被殺,朱高煦也因此天天吵著要把太子廢了。
權力的鬥爭面前,可沒有什麼父子親情。朱棣雖然因為朱瞻基是孫子,有意扶持。但是這些都是因為朱瞻基跟他的年齡相差比較大,所以故意扶持孫子來跟兒子作對,進行權力制約。
所以朱高熾也好,朱瞻基也罷,想要獲得更大的權力,只能按照朱棣的規矩來。
他給的,你才能要,他沒有給的,你不能想。
也因此,朱瞻基才強忍著自己想要掌權的心,不跟這些文臣接觸。
目前的文臣方面,除了擔任過他老師的解縉和胡廣,也就只有一個半隱退的姚廣孝,朱瞻基偶爾會聯絡一下。
經過了武英殿,就是大御廚,這裡的御廚是宮中最大的,人員全部集中起來,能做超過萬人的伙食。
有時候朱棣宴請群臣,主要就依靠這裡的御廚來做飯。
御廚過去,就是西華門,這個門主要就是太監們在用,因為這個門外,就是大明最先進的工廠和最大的倉庫。
從西華門出來就不是宮城了,而是皇城,一條直路通往皇城的外城門西安門。
在這條大路的北邊,跟皇宮平行的區域,是內府諸庫。這裡的面積大約有皇宮的一半大小,幾百個不同的倉庫裡面,裝滿了各種各地進貢的特產,皇族的私房錢,皇帝要賞賜的各種絲綢,布料等等。
而在這條大路的南側,這片面積超過五十萬平米的區域,則是大明最大的血汗工廠。
在這片區域裡面分佈著內監的八個局分別是兵仗、銀作、浣衣、巾帽、針工、內織染、酒醋面,還有一個是司苑局,除了司苑局以外,其他的七個局在這裡都有不少於一家作坊。
另外,宮女系統也有四個司在這裡有自己的工廠作坊,這一片區域有超過三萬個太監和宮女在這裡勞作。
這裡的太監與宮中的太監屬於是一個系統,但是宮女卻不一樣。
因為這裡的宮女是沒有資格入宮的,在這裡幹上幾年,都還會返回家鄉重新嫁人。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們比宮中的宮女要自由一些。但是,她們也不得不忍受各種剝削,只有老老實實幹活,才有可能安全回去。
朱瞻基沒有取消這裡的想法,因為這裡的工廠和作坊,也代表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工業技術。
整個大明,也就只有工部的作坊能夠比這裡更加先進,但是在紡織業,恐怕連工部的作坊也比不上內監的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