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二年的新年,比往年都要冷清一些。從十二月決定了年初北征,整個大明朝都在為這次的北征做準備。
從年前開始,各地抽調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向北平出發,如今基本上已經安置了下來。
朱棣是最重視後勤的將領,各地征討的糧草,哪怕是過年,也沒有間斷向北平轉運。
這次出征,各地抽調步軍四十萬,騎兵十萬,軍馬近三十萬匹。
京師以及中都大營還有二十萬軍隊,將於明春二月,向北平進發。
有了朱瞻基拿出來的這將近四百萬兩白銀,不要說打這一場戰爭,再來一場也足夠了。
來到這個時代,朱瞻基才知道相比現代人,明朝人的幸福感恐怕還會更高。
首先,明朝的物價低。此時還是明初,銀貴錢賤,一兩銀子能換足足一千錢。而一個饅頭,包括包子,只要兩文錢,這種饅頭和包子都是超大號的,可不是後世那種小包子。
一斤肉一般不超過二十文錢,這十年來,只有一年傳豬瘟,豬肉才漲價到過二十五文一斤。
京師的房價比較貴,一般要五十兩銀子,才能買一座帶院子的三間房附帶一個廚房。大約有一百五十平米左右。
但是,哪怕是一個普通人,每天的最低收入也在一錢銀子以上。
也就是說,京師的最低居民收入,是一個月三兩銀子,不到兩年就能買一個帶院子的房子。
而這個時候的女孩子呢,一般跟壯年男僕人一個價,只要十兩銀子,等於普通人幹三個多月,就能買一個丫鬟或者傭人。
歷史上著名的美人潘金蓮,因為識字,才賣三十兩銀子。
這還是普通人,像蘇州,湖州一帶的絲綢工人,年收入比縣令還要高,一年能掙七十兩銀子左右,他們的收入,一年就能蓋一套豪宅,娶老婆,買丫鬟。
物價低,收入高,所以這個時代雖然各方面的享受不怎麼樣,但是人們的幸福感足足的。
當然,在農村還是有許多窮人,因為這個時代的農民稅負高的驚人。還有一些佃戶,或者是逃荒逃難的人,也稱得上是貧無立錐之地。
但是,這個時代政府有救濟院,針對貧民救濟,有濟養院,針對孤兒救濟,還有養老院,針對孤寡老人救濟。
看到這些為民措施,朱瞻基一開始都不敢相信,在六百年前的時代,在被抨擊的一無是處的朝代,竟然有如此完善的社會福利。
實際上,關於這方面的救濟政策還有許多,朱元璋就是窮人家出身,他對窮人的照顧算得上無微不至。
總之這個時代的大明朝,基本上國家能照顧到每一個窮人,不讓你活不下去。
將近四百萬兩白銀,加上他開始拿出來的一百萬,相當於大明朝一年稅收的四分之一了。
當然,不是全部稅收的四分之一,因為這個時代,大部分稅收收上來的都是實物。
比如農民交糧食,城市居民才按人頭交錢,工匠甚至能交做出來的工具,絲綢商可以以絲綢交稅。
這個時代當兵,發的俸祿,大部分也是一些糧食和布匹,銀錢只佔了很小一部分。
朱棣現在是手裡有錢,心裡不慌了。戰爭的準備本來就已經差不多了,朱瞻基的這些錢,哪怕是以後戰爭打完了,大肆封賞,也用不到其中的一半。
皇宮裡的年味更淡,怕起火災,皇宮除了朱瞻基他們這些皇子皇孫能在空曠地方放鞭炮,太監宮女們放鞭炮是要被砍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