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認並不比古人聰明,從夏商周時代起,中原大地就誕生了出了讓人熱血沸騰的悠久文明。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思想,一直到幾千年後仍然影響著這個世界。
後人比前人優勢的地方在於,多具備了一些歷史經驗和世界認知。但是在智商和情商方面,並沒有任何優勢。
許多事情,並不一定你就能比古人乾的好,因為在歷史的契合度上,他們比朱瞻基更具有完美融合的優勢。
下位者勞力,中位者勞智,上位者勞人。
以朱瞻基現在的地位,他根本不需要耍什麼陰謀詭計,也不需要耍小聰明。
在這樣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裡,上面有兩個長輩,一個是萬眾歸心的皇帝,一個是受中產階級儒家推崇的太子。
他完全不必費心經營,只需要合理分配資源就可以了。
用皇帝和太子幫他打前站,可以說,再也沒有比這更輕鬆的改革了。
而且,看他們的樣子,絕對是心甘情願地來做這一切。
日本的石見銀山那裡軍閥混戰,朱棣恐怕還會有一些顧慮,但是菲律賓的金礦,越南的煤礦,朱棣絕對不會放過。
越是看著這個地球儀,朱棣也越是可惜。“短短四年之間,這位麥哲倫竟然能環繞世界一圈,還能繪製出來如此精密的地圖,此人乃是大才啊。這種繪製方法,包括礦山探查方法,可惜沒有流傳下來……”
朱瞻基生怕朱棣覺得可惜,轉而又會惱殺了“麥哲倫”的金闊。這個時代,被一個皇帝惱,那金闊可就要小心了。
“皇爺爺,此事並不可惜。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真是因為大才,捨不得殺他,把這等秘密洩露出去,對我大明百害無一利。”
“不是這個世界沒有與我大明抗衡的國家嗎?我大明何懼之有?”
“皇爺爺,一個北元就讓我大明難以分身。對我大明來說,北元才是心腹大患。此疾不除,我大明難有精力他顧。”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以基兒之見,此事該如何著手?”
朱瞻基看了看一臉興奮的朱高熾說道:“皇爺爺不過知命之年,與北元相鬥一生,再也沒有比皇爺爺對北元更熟悉的人了。父王也只是而立之年,深受儒家,朝堂諸大人之推崇。而孫兒對大明之外的世界也好奇不已,願以先鋒,為我大明開疆拓土。以孫兒愚見,自當以己之長攻之其短,我們爺孫三人各司其位,各謀其長。”
朱棣精神一振,點頭說道:“有何想法,一一道來。”
“瓦剌,韃靼,兀良哈三族乃是我大明心腹大患。但是其三族如今以草原,北漠為天塹,始終難以徹底根除。即使受我大明冊封,卻也只是表面順從這一切源自於我大明並沒有真正影響到三族的內政。”
朱棣看了看朱瞻基,說道:“基兒有何妙策?”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將清朝時期對草原統治的策略拿了出來。“草原難以治理,源於其逐牧場而生,人口流動。孫兒認為,想要改變我們的被動局面,主要有三點,其一盟旗制,將蒙元不同民族的人限制在一個地方,不能在流動。其二,減丁制,在草原拉攏貴族侵佔資源,宣傳佛教,讓底層牧民出家當和尚。其三,儒家開化制,以後凡有儒家份子違法,發配草原,讓他們去草原教化。”
主動還沒有說話,朱高熾就連忙說道:“此事萬萬不可。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基兒此舉乃是動我大明根基。”